科研产出
放牧与圈养模式对南江黄羊生长发育及胴体品质的影响
《福建农业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讨放牧与圈养对南江黄羊生长发育及胴体品质的影响,选择4月龄南江黄羊48只,分别设放牧组、圈养1组、圈养2组,相应采用传统放牧加补饲混合精料、圈养饲喂粗料加补饲混合精料、圈养饲喂全价颗粒料等3种养殖模式,试验期180d,10月龄屠宰。结果表明,圈养2组6~10月龄体重、胸围、4~10月龄总增重和平均月增重均极显著高于放牧组和圈养1组(P<0.01),而放牧组与圈养1组两者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试验各组的胴体重、GR值、净肉重和屠宰率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圈养2组净肉率、肉骨比值均显著高于圈养1组(P<0.05)。圈养2组肌肉pH值小于放牧组,色差值a大于放牧组,两组间差异均显著(P<0.05)。试验各组的肌肉含水率、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色差值L与b,差异均不显著(P>0.05)。圈养2组肌肉总氨基酸含量,以及其中的天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谷氨酸、蛋氨酸、亮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和赖氨酸含量均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圈养2组每只羊月均毛利比放牧组、圈养1组分别高9.6元、6.3元。


福建省羊传染性脓疱病毒F1L、B2L和VIR基因的遗传变异分析
《动物医学进展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明2014年-2015年在福建省流行的羊传染性脓疱病毒(ORFV)遗传变异情况,对10株ORFV流行毒株的F1L、B2L和VIR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及分析。结果表明,10株ORFV F1L基因之间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7.6%~100%,与国内株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6.8%~99.7%,与NZ2参考株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6.3%~97.1%;同NZ2参考株比较,FJ-YT2014缺失2个氨基酸;10株ORFV B2L基因之间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7.5%~99.9%,与国内株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6.7%~99.5%,与NZ2参考株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6.7%~97.7%;10株ORFV VIR基因之间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5.8%~99.5%,与国内株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4.6%~99.6%,与NZ2参考株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4.6%~96.4%。基于基因核苷酸序列的遗传进化分析表明,10株ORFV F1L基因与福建省分离株、山西株和新疆株亲缘关系较近;10株ORFV B2L基因与新疆、山西、德国毒株亲缘关系较近;10株ORFV VIR基因与台湾、新疆株亲缘关系较近。结果提示,当前福建省流行的ORFV F1L、B2L和VIR基因尚未出现明显变异,但是其F1L、B2L和VIR基因核苷酸序列之间普遍存在异质性。
关键词: 羊传染性脓疱病毒 F1L基因 B2L基因 VIR基因 变异分析


不同干燥温度对金线兰品质与有效成分的影响
《福建农业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不同温度对金线兰新鲜植株进行烘干处理,并进行品质特征、折干率、总黄酮和多糖含量的测定比较,结果表明,不同烘干温度处理后,金线兰植株的颜色、外形和香气滋味有差异;折干率随着烘干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不同烘干温度的总黄酮与多糖含量存在显著差异,60℃处理的多糖与总黄酮含量最高,100℃恒定高温烘干的干样二者含量最低。高温杀青后于低温下烘干其折干率、多糖与总黄酮含量都降低。综合金线兰的品质特性、折干率及其主要成分含量,建议金线兰适宜的烘干温度为60℃。


多样化种植调控稻田天敌功能团在生境间的移动
《植物保护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多样化种植对稻田天敌功能团在不同作物生境间的移动(或称"跨境移动")的调控作用,于2008—2009年在福建省武夷山利用双向陷阱法、双向透明粘板法和双向马氏网法监测水稻单作系统(RR?)、增种玉米的水稻多作系统(RC)和增种大豆的水稻多作系统(RS)中天敌的跨境移动规律。结果表明,2008年,RR?、RC和RS中,跨境移动的蜘蛛物种丰富度分别为9.00、6.25和8.00种,跨境移动的寄生者物种丰富度分别为57.25、42.75和48.00种。2008年和2009年,与RR?相比,RC和RS中跨境移动的天敌功能团物种丰富度均没有显著增加。2008年,RR?、RC和RS中,移入稻田的捕食性昆虫个体数量分别为6.75、9.33和2.67只,移入稻田的蜘蛛个体数量分别为43.58、13.54和18.54只。与RR?相比,除2009年的捕食性昆虫外,2008年和2009年,RC或RS中移入和移出稻田的天敌功能团个体数量无显著增加,表明玉米和大豆很可能不能为稻田天敌提供营养物质或适宜生境促进其个体数量的发展,而收获活动可能促进捕食性昆虫和寄生蜂从玉米田移动到水稻田,但这是否有利于控制害虫需要进一步验证。


鹤望兰新株系耐寒性鉴定
《福建农业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自主选育的鹤望兰新株系与普通栽培株系相比,在福州极端低温下(-2℃)表现为耐寒性。为进一步验证,通过不同梯度的人工低温处理(0、-2、-3、-4、-5、-6℃),测定2株系叶片相对电导率并配合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低温半致死温度(LT50)。结果表明,2个株系相对电导率随处理温度的降低均呈"S"型变化,在试验低温范围内,与温度间极显著负相关,且新株系低温半致死温度为-4.8℃,栽培株系低温半致死温度为-3.6℃,新株系的半致死温度高于栽培株,进一步证实新株系具有耐寒性。


樱桃谷鸭源鹅出血性多瘤病毒VP3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中国畜牧兽医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为明确福建地区是否存在鹅出血性多瘤病毒(goose hemorrhagic polyomavirus,GHPV)感染,本研究对2016年福建省临床送检测19份鸭组织样品进行GHPV检测,结果从1例樱桃谷鸭中检测到GHPV感染阳性(记为GHPV-FJ201601株)。随后根据GenBank中GHPV参考株序列特征,设计针对GHPV的VP3基因特异性引物,利用PCR技术扩增获得GHPV的VP3基因片段。结果显示,GHPV-FJ201601株的VP3基因全长为654bp,编码217个氨基酸。对编码的VP3蛋白分析发现其理论等电点为9.37,带负电荷氨基酸为23个(Asp+Glu),带正电荷氨基酸为28个(Arg+Lys);不稳定指数为38.43,是一个稳定蛋白;脂肪系数64.33,总平均疏水性指数为-0.744;该蛋白无典型的信号肽切割位点;其亚细胞定位类型为核定位;对其进行磷酸化分析发现,该蛋白存在14个氨基酸磷酸化位点。核苷酸同源性分析显示,不同来源GHPV代表株VP3基因相互之间核苷酸同源性均较高,均不低于99.7%。VP3基因遗传进化结果显示,GHPV-FJ201601株和鹅源GHPV分离株(匈牙利14234株与法国Toulouse Goose 2000株)处于同一遗传进化分支,与鸭源分离株(法国Toulouse Muscovy Duck 2008株、法国Toulouse Mule Duck 2008和中国106株)却处于不同的遗传进化分支,但所有GHPV分离株VP3基因遗传进化均较近。本研究首次证实福建地区樱桃谷鸭群中存在GHPV感染,为丰富不同地区与宿主的GHPV分子流行病学数据提供参考。
关键词: 鹅出血性多瘤病毒 樱桃谷鸭 VP3基因 克隆 序列分析


生物炭添加对猪粪堆肥过程碳素转化与损失的影响
《环境科学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堆肥是最合适的处理农业废弃物的技术之一,但在堆肥过程中,碳素的损失及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如何减少堆肥过程中碳素损失成为堆肥面临的重要问题.本研究以猪粪等为原料,利用强制通风反应箱研究了生物炭添加对堆肥过程中碳素转化及碳素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堆肥过程中总有机碳呈下降趋势,添加生物炭处理的总有机碳含量提高了6.69%~20.60%;可溶性有机碳的变化规律与总有机碳相似.腐殖质碳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添加生物炭处理的腐殖质碳含量下降了0.39%~14.97%;腐殖化系数(胡敏酸/富里酸)与生物炭添加量成正比,说明生物炭添加有利于堆肥的腐熟.至堆肥结束,堆料干物质失重率为23.51%~30.91%,碳素损失率为20.71%~28.85%,添加3%生物炭的处理干物质失重率与碳损失率均最高,添加9%生物炭处理均最低.


番鸭呼肠孤病毒人工感染雏番鸭肝的蛋白质组学分析
《畜牧兽医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人工感染番鸭呼肠孤病毒(MDRV)的番鸭肝和健康对照番鸭肝的蛋白质组差异,为深入研究MDRV的致病机制奠定理论基础。通过二维双向凝胶电泳技术和MALDI-TOF-TOF质谱仪分析获取MDRV感染组与健康对照组之间的差异表达蛋白质,并运用蛋白质搜索鉴定软件Mascot 2.3.02鉴定蛋白质。结果共鉴定出38个差异表达蛋白质。比较感染组和健康对照组结果,感染组番鸭肝中有10个表达下调的蛋白质和17个表达上调的蛋白质,7个表达蛋白质仅出现在健康对照组,4个表达蛋白质仅出现在感染组。MDRV感染组的番鸭肝有肝细胞、神经细胞和肌肉细胞受损现象,同时存在细胞修复机制。差异蛋白质组学为MDRV分子发病机制的分析提供了一个新途径。
关键词: 番鸭呼肠孤病毒 人工感染 番鸭 肝 蛋白质组学分析


微生物发酵床大栏养猪垫料中曲霉菌的分离与鉴定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福建省福清和永泰2个基地共采集106份垫料样品,采用稀释平板法分离曲霉菌.对从不同样品中分离到的曲霉菌菌株的初步形态进行归类后,从不同类群中共选取10个代表性菌株,经菌落培养和菌体形态观察,再结合β-微管蛋白基因(Ben A)序列分析进行种类鉴定.共鉴定出曲霉菌6个种,即构巢曲霉(Aspergillus nidulans)、亮白曲霉(A.candidus)、聚多曲霉(A.sydowii)、土曲霉(A.terreus)、黄曲霉(A.flavus)和烟曲霉(A.fumigatus).从福清养猪发酵床垫料中分离鉴定出除烟曲霉外的其他5种曲霉菌,而从永泰养猪发酵床中仅分离到土曲霉、黄曲霉和烟曲霉.结果表明养猪地区不同,其发酵床中的曲霉菌种类组成存在差异.


‘云香’水仙NAC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云香’水仙转录组文库中筛选出1条NAC基因序列,采用PCR技术克隆得到其c DNA序列。序列分析表明,该NAC基因包含822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273个氨基酸,分子量30 903.9 u,命名为Nt NAC3153(Gen Bank登录号:KU375569)。理化性质分析和多重序列比对显示,Nt NAC3153蛋白是一个无跨膜区域的亲水性蛋白,在N端具有一段保守结构域。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Nt NAC3153与同为单子叶植物的小果野芭蕉Ma NAC、二穗短柄草Bd NAC和小米Si NAC亲缘关系最近。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显示,Nt NAC3153基因能够被ABA、盐胁迫和高温诱导表达。研究表明:Nt NAC3153可能参与‘云香’水仙的抗逆调控机制。
关键词: ‘云香’水仙 NAC转录因子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非生物胁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