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缓释肥施用对节水抗旱稻田土壤养分和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上海农业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节水抗旱稻‘八月香’为研究对象,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了缓释肥施用对节水抗旱稻田土壤养分和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缓释肥施用能够有效提高节水抗旱稻田土壤碱解氮的含量;缓释肥和复合肥混合施用(CS处理)有利于土壤有效态养分(氮、磷、钾)保持在较高水平;施肥方式的变化可改变土壤细菌在门水平的群落结构组成,CS处理中绿弯菌门(Chloroflexi)和厌氧绳菌科(Anaerolineaceae)等细菌群落显著富集;土壤碱解氮和pH是影响节水抗旱稻田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组成的主要因素。综合来看,缓释肥和复合肥混合施用是适合节水抗旱稻田采用的最佳施肥方式。该施肥方式既能保障作物高产和土壤养分的持续供给,还能改善土壤细菌群落结构,促进土壤生态健康和养分循环过程。研究结果可为节水抗旱稻田土壤养分的高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节水抗旱稻 微生物多样性 细菌群落结构 缓释肥 土壤养分


15份中国和马来西亚市售秀珍菇的营养成分与蛋白质品质分析
《上海农业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收集15份来自中国和马来西亚的市售秀珍菇,比较分析其营养成分特征和蛋白质品质。运用主成分分析法(PCA)抽取综合元件,降维阐释样品间差异。基于现行国际氨基酸模式谱,系统评价秀珍菇的蛋白质营养价值和氨基酸均衡性。结果表明:秀珍菇的干物质中含有20.29%—42.86%蛋白质、2.29—7.07 mg∕g粗多糖、8.47—14.76 mg∕g粗纤维。我国秀珍菇的氨基酸、粗纤维和脂肪含量高于马来西亚产品,而后者粗多糖和硒含量更高。27个营养成分标准化后抽取出5个主成分(PC),共计解释91.45%的样品差异,我国和马来西亚生产的秀珍菇分别在PC1和PC3得分较高。综合来看,我国生产的秀珍菇均一程度更高,马来西亚来源的产品间营养成分差异大。秀珍菇蛋白质的IAA总量满足WHO和IOM的氨基酸模式谱的要求,Met+Cys是优势氨基酸,氨基酸评分(AAS)、IOM模式评分、化学评分和比值系数(RC)得分最高。Val和Leu相对得分最低。马来西亚样品的His和Phe+Tyr的评分低于我国样品。所有样品消化率校正氨基酸评分(PDCAAS)在79.31—104.70,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在80.38—96.14,蛋白质品质样品间存在差异。本研究结果可为秀珍菇的精深加工和标准化品质评价体系构建提供理论依据。


食用菌挥发性香味物质及分离鉴定技术研究进展
《微生物学通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食用菌营养丰富,风味独特,深受消费者喜爱。食用菌的风味主要由非挥发性的滋味物质和挥发性香味物质组成,其影响食用菌的品质和消费者的接受度。香味通过嗅觉系统感知,能够通过增加人们的愉悦感,刺激食欲的方式来促进消化吸收。本文综合论述了食用菌中的挥发性香味物质组成,主要包括含硫化合物、八碳化合物和一些其他化合物。随后分别对水蒸气蒸馏法、同时蒸馏萃取法、超临界萃取、固相微萃取等分离萃取技术,以及气相色谱-质谱和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鉴定技术进行归纳总结,概述了这些技术的优缺点,为食用菌挥发性香味物质研究及更好地开发食用菌风味产品提供参考。


外源肌醇提高番茄幼苗耐高温胁迫的调控机制
《西北植物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外源肌醇对番茄幼苗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及其耐高温胁迫的分子机制,为提高番茄的抗热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番茄品种‘NRP20-7’为试验材料,常温25℃和高温42℃分别喷施水和肌醇,观察各处理的表型变化并进行高光谱成像分析,测定各处理组的生理指标,并通过qRT-PCR方法分析热胁迫响应基因,抗氧化及ABA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20 mmol/L肌醇处理能够有效缓解高温对番茄幼苗的伤害,降低叶片的热损伤指数,提高最大光化学效率,并显著提高光合色素含量。高温下外源肌醇显著提高番茄幼苗中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并显著降低丙二醛、过氧化氢和超氧阴离子含量。外源肌醇能够提高热胁迫响应基因、抗氧化相关基因、抗坏血酸合成基因表达,降低热休克蛋白基因表达。外源肌醇通过调控脱落酸合成与信号通路影响体内ABA的含量水平参与响应高温胁迫。【结论】外源肌醇通过调节植物体内渗透调节能力、抗氧化酶活性、相关基因表达水平及脱落酸合成与信号通路等复杂的生物学过程来增强番茄对高温胁迫的耐受性。


鲜食葡萄新品种申园的选育
《果树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申园是以申丰为母本、申玉为父本,通过人工杂交选育出的四倍体鲜食葡萄新品种,具有坐果稳定、着色均匀、栽培省力的特点。果穗圆锥形,紧密度中等,平均单穗质量448 g,平均单粒质量10.9 g,果粒长椭圆形,果皮深紫红色,肉质细腻,草莓香味,含种子2~3粒。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后同)18.9%,可滴定酸含量0.48%。生长势较强,花芽分化良好,萌芽率91.96%,结果枝率95.39%,结果系数1.99。在上海地区避雨栽培条件下8月中旬成熟,实施控产栽培,适宜产量为15 000~18 750 kg·hm-2。适宜在国内巨峰葡萄适栽区种植。


不同品种生菜的多酚、黄酮差异比较与抗氧化活性
《食品科学 》 202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生菜富含多种酚酸、黄酮类化合物,是获取膳食多酚的良好食物来源.本研究对50个不同品种(34种绿色品种和16种红色品种)生菜中的总酚、总黄酮含量及其抗氧化能力进行测定,同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和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生菜中17种特征酚酸和黄酮类化合物进行鉴定及含量测定,再结合多元统计分析进行分类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红色品种生菜的总酚、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能力高于绿色品种生菜;50种生菜中鉴定出绿原酸、咖啡酸、异绿原酸A/B、菊苣酸、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槲皮素-3-O-葡萄糖酸苷和槲皮素-3-O-葡萄糖苷7种多酚类化合物,整体在红色品种生菜中含量更高.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绿原酸、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和槲皮素-3-O-葡萄糖苷与抗氧化能力的相关性较高.综上,G21K104、W3088、H20K6457等5个红色新品种及商业种,G21K212、G21K117等4个绿色新品种为高抗氧化活性生菜品种.本研究可为生菜育种、种质资源创新和营养健康、功能性产品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生菜 多酚 黄酮 抗氧化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 多元统计分析


浓香型白酒窖泥和酒糟中高产淀粉酶菌株的筛选鉴定及特性分析
《上海农业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浓香型白酒独特的香型口感离不开酿造环境中功能微生物的作用,为了考察高产淀粉酶菌株的特性,利用透明圈法和淀粉酶活力测定,从浓香型白酒窖泥和酒糟中分离高产淀粉酶菌株,经显微镜和菌落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分析,通过16S rDNA基因扩增、NCBI基因比对,构建系统发育树,并进行其他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共筛选出4株高产淀粉酶菌株,淀粉酶活力最高达到235.78 U∕mL,其同源性菌株分别为蜡样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环状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对其他性能进行深入研究发现,4株菌具有一定的纤维素分解能力,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鼠伤寒沙门氏菌具有不同的抑制能力。


鲜食葡萄新品种'申玫'
《园艺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申玫’是由‘8215’ב藤稔’杂交选育出的玫瑰香型鲜食葡萄新品种,具有果穗果粒整齐、着色均匀、外观漂亮、果实商品率高、栽培省力等特点。果穗圆柱形,平均单穗质量424 g,平均单粒质量10.5 g,果粒椭圆形,果皮深紫红色,肉质细腻,玫瑰香味浓郁,含种子1~2粒,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8.6%,可滴定酸含量0.42%。生长势强,花芽分化良好,平均萌芽率为84.65%,结果枝率为94.77%,结果系数为2.07。在上海地区设施栽培条件下8月中旬成熟,产量控制在15 000 kg·hm-2左右,适宜在‘巨峰’葡萄适栽区种植。


食品中诺如病毒的分离、富集与分子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上海农业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由诺如病毒(Norovirus,NoV)感染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已经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食源性病毒的检测是我国公共卫生研究领域的重点和挑战。其中,食品样本的前处理一直是食源性病毒检测的瓶颈环节,且因不同食品基质的复杂程度不一,需要针对不同的基质制定不同的洗脱富集方法。本文综述了不同食品基质的洗脱富集方法,对抗体、适配体、多肽以及组织血型抗原四种NoV分子识别元件进行了详细阐述,介绍了目前国内外NoV的分子检测方法及其优缺点,并对NoV洗脱纯化及检测技术做出了展望。


兰州百合原生质体的分离纯化和应用
《植物研究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该研究旨在建立兰州百合(Lilium davidii var.unicolor)原生质体分离纯化体系,以促进其基因功能研究和体细胞杂交育种。通过研究材料选择、渗透压调节剂浓度、酶添加量、酶解时间和纯化条件等关键因素,确定了酶解法提取兰州百合原生质体的最优参数。结果表明:继代30 d左右的兰州百合无菌苗叶片,在0.4 mol·L-1的甘露醇环境下,使用含15 g·L-1的纤维素酶和5 g·L-1的离析酶的酶解液酶解3 h,即能分离完整均一的兰州百合叶肉原生质体,平均产量超过4×10~6个·g-1,且细胞活力超过90%。在0.4 g·mL-1 PEG-4000介导下转染35S::GFP质粒15 min,成功获得阳性转化子。同时,在0.5 g·mL-1 PEG-4000与5 mmol·L-1 CaCl2(pH=10)作用下,原生质体发生融合,形成双核细胞。该体系的建立为兰州百合体细胞杂交育种提供了高质量的细胞材料,也为其基因功能研究搭建了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