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5348条记录
柑橘果茸与果汁联产工艺技术

食品工业科技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柑橘果茸与果汁联产的工艺,充分提高了原料的利用率,增加了柑橘加工产品的花色品种,经加工测试,提出最适合果茸与果汁联产的品种为晚熟温州蜜柑,为解决柑橘滞销提供了新的途径。

关键词: 果茸 果汁 联产 温州蜜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人工发酵生产臭冬瓜的工艺

浙江农业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进行了人工发酵生产臭冬瓜的工艺研究,通过对20种菌种组合方式的试验,最终得到两种可以产生理想气味且气味能够保持的组合,分别为:(1)短小芽孢杆菌、腐败希瓦菌、异常汉逊酵母分别按2%(V/V)的接种量接种;(2)短小芽孢杆菌、腐败希瓦菌、极小棒杆菌分别按2%的接种量接种并发酵3 d后,再分别接入2%(V/V)的异常汉逊酵母、酿酒酵母和植物乳杆菌。通过正交试验选取的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短小芽孢杆菌、腐败希瓦菌、异常汉逊酵母各自按照2%(V/V)的接种量接种于含2%(V/V)豆豉汁和1%(W/V)氯化钠的液体冬瓜发酵基中,30℃发酵10 d后,在发酵体系中投入能够被发酵液覆盖量以下的冬瓜块,继续30℃发酵10~15 d。

关键词: 臭冬瓜 人工发酵 工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响应面法优化菜粕固态发酵工艺的研究

浙江农业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影响固态发酵菜粕中粗蛋白含量的4个主要因素(料水比、温度、棉粕添加量和发酵时间)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各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发酵菜粕粗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的菜粕固态发酵工艺参数分别为:发酵温度30.1℃,料水比1∶0.8,棉粕添加量为10.1%,发酵时间为46.9 h,发酵菜粕的粗蛋白含量达到最大值41.70%,比工艺优化前提高了15.8%。

关键词: 响应面分析 菜粕 固态发酵 粗蛋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智舌对四类霉菌的区分研究

传感技术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智舌是否能监测霉菌液体培养物的综合信息,籍此探讨一类食品中污染的霉菌的快速检测新技术。基于脉冲伏安法的智舌,结合主成分分析对曲霉、青霉、根霉和毛霉4类霉菌进行区分研究,得到最佳电极及其频率段组合,同时引入距离d作为区分的判别依据,并确定能很好地区分2类菌的dmin。结果显示,区分霉菌效果好的有:金电极及钯电极的1Hz、10Hz、100Hz三个频率段和银电极的1Hz频率段;能够作为区分判别依据的定量值d>2.000。研究结果表明,智舌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区分不同的霉菌是可行的。

关键词: 智舌 主成分分析法 d值 电极及频率组合 霉菌液体培养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百菌清、腈菌唑和吡唑醚菌酯在草莓中的残留及其风险评估

农药学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在草莓采果期使用百菌清、腈菌唑和吡唑醚菌酯可能产生的膳食安全风险,进行了残留试验及不同人群的膳食暴露和风险评估。在保护地条件下用75%百菌清W P400倍液[有效成分含量(下同)1 250g/hm2)]、40%腈菌唑SC4 000倍液(66.7g/hm2)和25%吡唑醚菌酯EC1 000倍液(166.7g/hm2)处理草莓,果实上的原始沉积量分别为39.2、3.4和3.8mg/kg;半衰期分别为3.76、3.39和4.06d。采用风险商方法进行评估,喷施百菌清后7d内的草莓对2~4岁儿童以及1d内对18~30岁女性的风险都是不可接受的(风险商为1.2~4.6);而喷施腈菌唑和吡唑醚菌酯后0~7d内的草莓对2~4岁、18~30岁和60~70岁人群的风险都很低(风险商分别为0.003~0.07和0.02~0.36)。因此,建议草莓中腈菌唑和吡唑醚菌酯的最高残留限量值设定为2mg/kg,安全间隔期均定为3d;而百菌清则不宜在草莓采果期使用。

关键词: 草莓 农药残留 风险评估 百菌清 腈菌唑 吡唑醚菌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金华火腿风味物质条件优化

食品工业科技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金华火腿为原料,乙醚作为提取溶剂,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提取金华火腿风味物质,以提取时间、料液比和溶剂用量为考察因素,采用L9(34)正交实验确定了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风味物质的最佳工艺:提取时间150min,料液比1∶2,溶剂用量50mL,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从蒸馏萃取物中共分离鉴定了40种化合物,主要为羧醛类、酸类、烷烃类、醇酮类、呋喃类和其他化合物,其中醛类和羧酸类含量较高,占总提取量的40.32%。

关键词: 同时蒸馏萃取法 金华火腿 风味物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ETEC粘附素蛋白亚基Fae G在乳酸乳球菌中的表达及免疫反应性分析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研制预防仔猪腹泻口服基因工程疫苗,本研究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Fae G基因序列设计一对引物,以ETEC C83907菌株为模板,通过PCR方法扩增出K88菌毛粘附素主要蛋白亚基Fae G的基因,将其定向克隆到乳酸乳球菌(L.lactis)分泌表达载体pNZ8112中,构建了分泌表达载体pNZ8112-fae G,并转化到L.lactis NZ9000中。重组菌株经5ng/mL nisin诱导3h后,仅在L.lactis菌体内检测到Fae G的表达,上清液中未检测到Fae G蛋白。SDS-PAGE电泳检测结果显示,表达的目的蛋白分子量大小约为27ku,表达产物的量达到了菌体总蛋白的13.56%。Western blot分析结果表明,表达蛋白具有免疫反应性。本实验为进一步研究FaeG在L.lactis中分泌表达的影响因素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产肠毒素大肠杆菌 Fae G 乳酸乳球菌 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施肥措施对早香柚果实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早香柚为试材,探讨不同施肥措施对早香柚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早香柚果实中还原糖、总糖、固形物含量及单株产量4个指标都呈现增加趋势,而果皮厚度减小,使得果实可食率提高,同时叶绿素含量增加,意味着光合作用增强;施肥时间、复合肥使用量、氮磷钾不同比例等因变化幅度受限制,所以对果实品质影响较小。总体上,早香柚施肥时间应分基肥、稳果肥、壮果肥3次施用,复合肥4 kg/株、N∶P2O5∶K2O为1.85∶1∶1.52时早香柚产量与品质效果最好。

关键词: 早香柚 施肥 果实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栽培方式和施氮量对稻米营养品质及植酸积累的影响

浙江农业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试验设常规水作(C1)、覆膜旱作(C2)和裸地旱作(C3)3种栽培方式处理,每一栽培方式又分别设不施氮肥(N1,0 kg/hm2)、施用低氮(N2,124 kg/hm2)和高氮肥(N3,150 kg/hm2)3水平的肥料处理,对不同栽培方式和施氮处理下稻米营养品质和植酸积累的差异变化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旱作条件下水稻籽粒中的总磷含量有所提高,而籽粒植酸和无机磷的含量则有所降低;在相同的施氮水平下,裸地旱作水稻籽粒中的氮素含量显著低于覆膜旱作和常规水作处理,但施氮处理对稻米蛋白组分和植酸含量的影响因栽培方式而异。这说明合理施肥和水分管理方式可以改善水稻的氮素营养,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适当减少抗营养物质植酸含量。施用氮肥可显著增加稻米中总磷积累量。

关键词: 栽培方式 施氮量 稻米 营养品质 植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施肥方法对杨梅品质的影响

浙江农业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东魁杨梅为试材,研究不同施肥方法对杨梅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叶面喷施康壮素,可以提高杨梅品质,以浓度为45 mg康壮素/L水处理效果最好,还原糖、总糖、可溶性固形物等品质指标分别比对照提高36.6%,7.3%,19.7%;施杨梅专用肥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及养分含量,增加叶片百叶重与叶绿素含量,显著提高杨梅品质,每株施肥8 kg并分两次施入,可使果实总糖、还原糖、可溶性固形物3个指标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5.3%,25.3%,15.0%。

关键词: 杨梅 施肥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