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基于溯源技术的蔬菜基地管理系统开发与应用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蔬菜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其质量安全问题关系着国计民生,一直是社会关注的重点。当前我国的蔬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仍然十分广泛和严重,问题蔬菜的来源去向不明、责任不清,企业对蔬菜种植基地的管理缺乏有效的信息管理手段,消费者对购买蔬菜缺乏有效可靠的信息获取途径。因此,从信息技术的角度构建了一个基于溯源技术的蔬菜基地管理系统,详细介绍了蔬菜溯源码的设计、系统的开发环境、业务流程与主要功能,并重点阐述以规程控制为农业生产指导的蔬菜安全管理模式。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实现了"问题蔬菜"的企业内部溯源,以及消费者通过手机查询蔬菜溯源信息,为蔬菜企业提供了对基地种植进行质量管理的信息化工具,为政府提供了一种溯源系统解决方案。


柠檬香茅精油的成分分析及抑菌作用研究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柠檬香茅精油及其主要成分的抑菌活性,为开发植物源农药提供理论基础,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柠檬香茅精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精油进行成分分析,鉴定出了26种成分,占精油的93.57%。其中以柠檬醛(75.73%)为主,萜类化合物含量最高,可达93.13%。醛类化合物在精油中比重最高,占76.35%,其次是醇类、酮类、环醚类和酯类。采用菌丝生长法测试柠檬香茅精油及柠檬醛对黄瓜腐霉菌、番茄灰霉菌、番茄早疫病菌和辣椒尖孢镰刀菌4种重要果蔬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在4种供试菌中,柠檬香茅精油及柠檬醛均对黄瓜腐霉病的抑菌效果最佳,但柠檬醛的抑菌效果高于柠檬香茅精油35.30%。
关键词: 柠檬香茅精油 气相色谱-质谱(GC-MS) 抑菌作用


连续施用土壤调理剂对茄子品质及土壤性状的影响
《福建农业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连续施用土壤调理剂硅钙钾镁肥对茄子品质和土壤性状的影响研究,了解土壤调理剂硅钙钾镁肥的合理用量,为科学施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施用硅钙钾镁肥能提高茄子产量,提高茄子Vc含量。随硅钙钾镁肥用量的增加,茄子本身的Ca、Mg含量总体上变化趋势并不明显。随着硅钙钾镁肥用量的增加,土壤pH、有效磷、速效钾、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镁含量不断增高,用量在1 500kg·hm~(-2)显著高于对照处理;而硅钙钾镁肥的施用对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影响无显著性差异。考虑到成本因素,土壤调理剂硅钙钾镁肥以750~1 125kg·hm~(-2)的用量对茄子的增产效果和品质最好。


茶树新品系‘玉翠’茶类适制性鉴定
《茶叶学报 》 2017
摘要:以茶树新品系‘玉翠’鲜叶为原料,分别按绿茶、红茶、白茶、乌龙茶工艺加工制样。茶样密码感官审评表明,玉翠适宜制作绿茶、红茶、白茶,亦适宜制作闽南乌龙茶。玉翠制绿茶毫显,汤色绿明亮,香气高、带花香,滋味鲜醇,叶底较肥嫩;制红茶毫显,汤色较红艳,甜香较显、带花香,味较甜醇;制白茶毫较显,甜香较显,味甜醇、甘爽;制作闽南乌龙茶,稍带蜜香,味醇正。


文心兰不同生育期茎叶生理指标的动态变化
《福建农业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以3年生文心兰‘金辉’为试验材料,测定其4个不同生育期顶叶和假鳞茎中叶绿素、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还原糖、淀粉、脯氨酸(Pro)和过氧化物酶(POD)等生理指标。结果表明:膨大期顶叶叶绿素含量最低,而相对电导率则最高,两者随后趋于稳定。不同时期假鳞茎中可溶性糖、还原糖及淀粉的含量均高于顶叶;可溶性糖含量均先升后降,在成熟期时最高;顶叶中还原糖含量先降后升,在假鳞茎中呈升降升的变化趋势,分别在膨大期和成熟期时最高;淀粉含量均先升后降,在侧芽期时最高。Pro含量、POD活性均呈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在成熟期和侧芽期时较低,在膨大期和子茎期时较高。


番茄环纹斑点病毒(TZSV)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山东农业科学 》 2017
摘要:本研究根据番茄环纹斑点病毒(Tomato zonate spot virus,TZSV)保守N基因(Gen Bank登录号:13YV639)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和反应体系,构建了TZSV的SYBR Green RT-qPCR检测方法。该方法稳定可靠,组内和组间的变异系数都小于2%;标准曲线的斜率和相关系数分别为-3.39和0.996,扩增效率为97.44%;最低能检测到1.07×10~4copies/μL的阳性质粒,灵敏度为常规PCR的1 000倍。同时利用构建的RT-qPCR方法检测TSWV、TNSa V、PCSV和TZSV四种病毒,只有TZSV有特异扩增曲线,表明该方法特异性良好。本研究构建的RT-qPCR方法能够为TZSV的早期预警与动态监测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黄秋葵泡菜泡制过程中主要成分变化研究
《农产品加工 》 2017
摘要:为研究黄秋葵泡菜泡制过程中主要成分变化规律,以黄秋葵嫩果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泡制过程中有机酸、VC、粗纤维、总糖、多糖和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泡制过程中黄秋葵泡菜的有机酸含量从0.02%增加到0.04%;VC含量从0.41 mg/100 g逐步降低到0.33 mg/100 g;粗纤维含量从3.00 mg/100 g增加到8.37 mg/100 g;总糖和多糖的含量分别从30.40%逐步降低到13.01%,从3.20%逐步降低到1.52%;亚硝酸盐含量随泡制先增加到1.29 mg/kg(泡制3 d)后迅速降低至0.80 mg/kg(泡制7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