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4814条记录
野生香菇菌株农艺性状分析及其子实体氨基酸营养评价

上海农业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发掘优质香菇种质资源,从50个野生香菇菌株中筛选优秀菌株,检测其子实体中氨基酸水平,通过主成分分析(PCA)方法分析样品间氨基酸差异,并基于氨基酸评分(AAS)、IOM模式评分(IOMS)和化学评分(CS)评估其营养价值.结果表明:有49个菌株可以出菇,优选出11个菌株,最高产量达291.77 g/袋.回归分析表明子实体产量和朵数呈正相关(R2=0.8406).各优选菌株栽培香菇的干品中氨基酸总量达到13.24%—16.29%,其中必需氨基酸(IAA)占比为41.13%—42.39%.PCA抽取的两个主成分分别解释82.89%和9.15%的样品差异.19号、9号和20号菌株栽培的香菇在氨基酸水平上具有优势.AAS和IOMS显示各优选菌株栽培香菇蛋白质中的IAA达到WHO和IOM的推荐要求,但CS模型显示香菇蛋白质营养价值总体不如鸡蛋蛋白质,甲硫氨酸是香菇蛋白质中的优势氨基酸.

关键词: 香菇 菌株 生物转化率 氨基酸 营养价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蛋白玉米研究进展

上海农业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玉米是世界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其中优质蛋白玉米(QPM)的赖氨酸和色氨酸含量明显高于普通玉米,具有较高的蛋白质品质,其营养价值也明显高于普通玉米.本文综述了赖氨酸含量调控基因和胚乳修饰基因的研究进展,以及国内外优质蛋白玉米的研究概况,并对优质蛋白玉米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优质蛋白玉米 赖氨酸 胚乳 研究进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陆川猪肉质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上海农业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中国地方猪种是我国宝贵的农业种质资源,关系到我国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肉质性状作为生猪生产中重要的经济性状之一,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我国八大地方品种猪之一的陆川猪,其肌内脂肪含量高,肉质细嫩鲜美,是优良的肉质遗传资源.通过从基因的功能、基因多态性以及性状关联性、基因编码区突变、基因的表达这四个方面,分析与陆川猪脂肪沉积、肌肉发育相关的基因,对阐明陆川猪肉质形成的调控机理和陆川猪优良基因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着重要意义,并可为猪肉质性状相关基因的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 肉质性状 陆川猪 脂肪沉积 肌肉发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7个鲜食糯玉米品种在上海地区比较研究试验

上海农业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进一步丰富糯玉米种质资源,筛选适合上海地区种植的鲜食糯玉米品种,对7 个鲜食糯玉米新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分析测定其生育期、田间植株性状、抗病性、果穗性状、果穗营养成分含量和鲜穗产量.结果表明:'荆恒一号'产量与对照无显著性差异,但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淀粉含量均高于对照,小斑病抗性也优于对照.参试糯玉米品种'荆恒一号'综合性状表现较好,适宜在上海奉贤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关键词: 糯玉米 品种 生育期 农艺性状 抗病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砧木对嫁接甜瓜植株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上海农业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南瓜品种'日本雪松''韩国金砧''金甲砧''黑霸一号''抗病先锋''希望1 号'为砧木,以甜瓜'东方蜜3 号'和'东方蜜4 号'为接穗,通过测定不同嫁接组合的成活率、植株生长势、产量、果实品质及抗性,研究不同砧木对嫁接甜瓜植株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东方蜜 3 号'/'黑霸一号'组合和'东方蜜 4号'/'金甲砧'组合的嫁接成活率较高,分别为93.8%和91.8%;植株长势较强,单瓜重分别比自根苗高15.58%和27.97%.果实品质测定发现,与'东方蜜3 号'自根苗相比,'东方蜜3 号'/'黑霸一号'嫁接组合果实中心可溶性固形物、葡萄糖、蔗糖和可滴定酸含量均显著提高,但糖酸比、可溶性糖和果糖含量显著下降,VC含量略有降低,而果肉硬度、黏性、弹性和咀嚼性均无明显变化;与'东方蜜4 号'自根苗相比,'东方蜜 4 号'/'金甲砧'嫁接组合果实中的可溶性固形物、蔗糖、可溶性糖和可滴定酸含量有所提高,而VC含量下降,果肉质地无明显变化.抗性试验结果显示,砧木品种'金甲砧'和'黑霸一号'对镰刀菌酸和NaCl均具有较强的抗性.综上,'黑霸一号'和'金甲砧'分别是甜瓜品种'东方蜜3 号'和'东方蜜4 号'嫁接的优良砧木.

关键词: 甜瓜 砧木 植株生长 果实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上海地区主栽桃品种特征香气比较分析

上海农业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上海地区13 个主栽桃品种为试材,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技术(HS-SPME-GC-MS),对不同果肉颜色的桃品种进行17 种香气物质定量分析,并计算各香气物质的香气活力值(OAV)以衡量其对整体香气的贡献程度,分析不同桃品种间特征香气物质的含量差异,为浓香型桃新品种选育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3 个主栽品种中,'沪蟠1 号'香气物质总含量最高,为 3757.45 μg/kg,其次为晚熟黄桃'锦硕',早熟黄桃'锦春'总含量最低,为 1011.57 μg/kg;11 种香气物质(乙酸顺-3-己烯酯、正己醇、己醛、壬醛、苯甲醛、γ-辛内酯、γ-十内酯、δ-十内酯、γ-十二内酯、芳樟醇、β-紫罗兰酮)的OAV值大于 1,对桃香气表型贡献较大,其中β-紫罗兰酮的OAV值最高,为75.87-868.60;黄肉桃品种酯类、醇醛类物质总含量比白肉桃品种高,内酯类、萜类衍生物总含量较白肉桃低.

关键词: 果肉颜色 特征香气组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浙东白鹅IGF1基因克隆、组织表达及与体重性状关联分析

中国家禽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为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基因序列特征,分析其在浙东白鹅各组织中的表达分布及与体重性状的相关性,研究以浙东白鹅肝脏组织为材料,采用RT-PCR技术克隆获得鹅IGF1基因cDNA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预测分析;通过qPCR技术检测IGF1基因在浙东白鹅不同发育阶段各组织中的表达分布;利用PCR产物直接测序和PCR-RFLP技术筛选浙东白鹅IGF1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并分析其与体重性状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浙东白鹅IGF1基因cDNA长633 bp,其开放阅读框长462 bp,可编码153个氨基酸残基,与绿头野鸭IGF1完全同源;IGF1基因在雌性鹅胚(28胚龄)和青年母鹅(70日龄)的肝脏和腿肌以及青年母鹅(70日龄)卵巢组织中高表达;在其内含子2上检测到两个SNP位点(g.5317A>C和g.40793G>C),两突变位点与浙东白鹅不同周龄(2、4、6、8和10周龄)体重性状均无显著相关(P>0.05)。结果表明,IGF1基因在浙东白鹅母鹅腿肌和卵巢组织中高表达,可能在鹅肌肉发育和卵巢发育中起关键作用。

关键词: 浙东白鹅 IGF1基因 组织表达谱 SNP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桑黄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展望:桑黄产业发展千岛湖宣言

菌物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桑黄是最早收录于我国中药古籍中的一类大型珍稀药用真菌的总称,具有抗肿瘤、降血糖、降血脂、抗氧化和降尿酸等多种功效作用。现代分类学研究结果表明,桑黄具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广泛分布于我国及北半球不同地区,并生长在桑树、杨树、丁香、忍冬、栎树、锦带花、水曲柳、枣树和核桃楸等多种阔叶树上。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开始了桑黄人工驯化,目前主要用于桑黄产业的种类有桑树桑黄Sanghuangporus sanghuang、瓦尼桑黄(又称杨树桑黄)Sanghuangporus vaninii、鲍姆桑黄Sanghuangporus baumii和粗毛纤孔菌Inonotus hispidus等,产业规模正在逐年扩大,形成具有广阔发展潜力的健康产业,产生了较高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本文从桑黄的历史记载、分类地位的演变、功效研究、产业发展进程及面临的瓶颈等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总结,提出了促进桑黄产业健康发展的建议,并对产业发展愿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桑黄 分类 历史演变 功效作用 产业问题 发展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红薯叶的营养成分及其保健功能

上海农业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红薯叶含有丰富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具有保护眼睛、预防高血压、抗衰老等作用,其化学成分,如多糖、多酚、黄酮化合物等具有抗氧化、降血糖、抗肿瘤等保健功能.本文对其营养成分及保健功能进行综述,为红薯叶在食品和医药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红薯叶 营养成分 化学成分 保健功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秸秆还田配施促腐菌剂对土壤团聚体及其养分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大田小区试验,分析了常规秸秆还田(CK)和秸秆还田配施促腐菌剂(IT)两种处理下稻田0~20和20~40 cm土壤团聚体粒径分布,评估了土壤团聚体水稳定性(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数量R0.25、平均重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并测定了不同粒径(<0.053、0.053~0.25、0.25~1、>1 mm)土壤团聚体中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的含量.结果表明:1)IT处理<0.053、0.053~0.25及>0.25 mm团聚体数量在0~20和20~40 cm土层分别较CK下降10.0%和6.8%、提高3.0%和5.7%及17.9%和26.1%;与CK相比,IT有效提高了R0.25、MWD、GMD,在0~20和20~40 cm土层中分别提高了26.4%、20.0%、18.2%和18.2%、10.5%、10.0%.2)与CK相比,IT处理0~20和20~40 cm土层中0.25~1 mm粒级团聚体的TP含量分别显著提高了40.3%和37.5%,TN和SOC含量无显著差异;其他粒径各养分在两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大团聚体(>0.25 mm)的SOC和TN含量高于粉黏团聚体(<0.053 mm).不同土层IT处理<0.053 mm粒级团聚体的SOC、TN和TP累计贡献率较CK有所降低;0.053~0.25 mm粒级团聚体的养分累计贡献率与CK差异不显著;大团聚体(>0.25 mm)的SOC、TN和TP累积贡献率在0~20和20~40 cm土层中较CK分别提高了32.1%、19.6%、52.8%和22.8%、11.8%、42.9%.3)土壤<0.053 mm粒级团聚体数量与SOC和TP含量呈显著负相关,0.053~0.25 mm团聚体数量与养分含量呈负相关,大团聚体(>0.25 mm)数量与SOC、TN和TP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综上,秸秆还田配施促腐菌剂可以促进土壤大团聚体(>0.25 mm)形成,提高了团聚体水稳定性,增加了土壤大团聚体中养分含量,促使养分从粉黏团聚体向大团聚体转移.

关键词: 秸秆还田 促腐菌剂 土壤团聚体 土壤养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