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超微粉碎对黑米糠多酚的组成及活性的影响
《现代食品科技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究超微粉碎对黑米糠多酚组成、体外抗氧化活性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的影响,该研究采用超微粉碎技术制备了黑米糠超微粉,考察了黑米糠超微粉和粗粉两种粉体的多酚组成和花色苷含量,总抗氧化能力、氧自由基吸收能力、清除过氧化自由基能力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能力.结果表明,超微粉碎可显著降低黑米糠的粒径;与粗粉相比,黑米糠超微粉的游离酚、总酚和花色苷的提取量分别提高8.27%、10.72%和21.97%,且阿魏酸、对香豆酸和香草酸等单体酚提取量均显著提高,但其单体组成并没有发生变化;黑米糠超微粉多酚的抗氧化能力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能力显著优于其粗粉,且游离酚为主要贡献物质.综上,超微粉碎可以促进黑米糠活性成分多酚的释放,增强黑米糠的抗氧化能力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能力,可作为黑米糠的精深加工的一种前处理加工方式.
关键词: 黑米糠 超微粉碎 多酚 抗氧化 α-葡萄糖苷酶抑制


基于SSR标记分析15个凡纳滨对虾家系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
《生物工程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F1 代核心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本研究利用 15 对多态性较高的微卫星引物对 15 个凡纳滨对虾全同胞家系进行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分子标记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在选择的 15 个SSRs位点中,共检测出 112 个等位基因(number of alleles,Na),60.453 个有效等位基因(number of effective alleles,Ne),多态性信息含量(polymorphism information content,PIC)均值为 0.648.15 个F1 代核心选育家系的平均Ne为 1.925-2.626,平均观测杂合度(observed heterozygosity,Ho)为 0.425-0.783,平均期望杂合度(expected heterozygosity,He)为 0.403-0.572.聚类分析表明,15 个家系主要分为 3 个类群,遗传距离在 0.252-0.574 之间.各家系间遗传分化系数(fixation index,Fst)为 0.112-0.278,表明群体间存在较大的遗传分化.本研究证明 15 个凡纳滨对虾家系的遗传多样性适中,为后续耐受高水平豆粕饲料的凡纳滨对虾家系选育工作提供了遗传学证据.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分子标记 核心育种群体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大果龙眼新品种良圆龙眼的选育
《果树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良圆龙眼是以大乌圆为母本、储良为父本杂交选育的大果龙眼新品种.果实大小均匀,单果质量13~18 g;果皮黄褐色,果实外观较好;果肉乳白色,稍透明,果肉表面纵纹明显,表面不流汁,汁液中多,肉离核、韧脆化渣,味甜;可食率64%~69%,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19%~21%.树势强,树姿直立,树冠圆形,1年生枝条较粗,优于两亲本.在广州地区成熟期7月底至8月上中旬;丰产性中等,高接后第5年平均株产为22.5 kg,每666.7 m2产量可达724.5 kg;适宜广东省各产区栽培.


两株乳杆菌对发酵麻竹笋品质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
《广东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解析植物乳杆菌和发酵乳杆菌单一和复合发酵麻竹笋对其品质的影响规律,挖掘适宜麻竹笋发酵的发酵剂。【方法】以植物乳杆菌S1、发酵乳杆菌G9为发酵菌株,研究这2株乳杆菌单一和复合发酵对发酵麻竹笋乳酸菌数、还原糖、pH值、总酸、亚硝酸盐、抗氧化性、有机酸、生物胺和挥发性化合物的影响。【结果】与自然发酵组比较,2株乳杆菌发酵可显著提高发酵麻竹笋的乳酸菌数、总酸、有机酸含量和抗氧化活性(P < 0.05),降低发酵麻竹笋的pH值和还原糖含量。在发酵第4天,G9发酵组的乳酸菌数最高、为8.70 lg(CFU/mL);发酵结束时,接种发酵组的乳酸菌数均高于6.31 lg(CFU/mL),均显著高于自然发酵组。接种发酵组总酸、乳酸含量也显著高于自然发酵麻竹笋,其中S1发酵组的总酸和乳酸含量最高、分别为5.86和3.66 g/kg。接种发酵组的亚硝酸盐和生物胺含量在发酵期间均显著低于自然发酵组。挥发性风味物质分析结果表明,自然发酵组、S1发酵组、G9发酵组和复合发酵组中分别检测出26、33、29和31种挥发性化合物,其相对含量分别为12.75、22.58、15.15、20.81 mg/kg;与接种发酵组相比,自然发酵组的挥发性物质种类相对较少,其挥发性物质的相对含量(12.75 mg/kg)也低于接种发酵组,表明接种发酵可有效提升发酵麻竹笋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种类和相对含量。【结论】植物乳杆菌S1和发酵乳杆菌G9均能提升发酵麻竹笋的品质,可作为麻竹笋的潜在发酵剂。
关键词: 麻竹笋 植物乳杆菌 发酵乳杆菌 理化性质 抗氧化活性 挥发性物质


酶解辅助挤压膨化技术在谷物加工中的研究进展
《中国粮油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挤压膨化技术集送料、混合、熟制、杀菌、成型、干燥于一体,具有连续、高效、环保等优点,在谷物加工中得到了良好的推广应用.其产品在糊化程度、可消化性、生物利用率及储藏稳定性等方面优于烘焙、蒸煮等传统加工技术,但仍然存在糊粉类食品不易冲调、热敏性营养及活性成分损失以及过度褐变等问题.酶反应可降解谷物原料中的淀粉、蛋白质、纤维素等大分子物质,有助于缩短挤压膨化加工时间,进一步提高营养活性成分的保留率,提高淀粉、蛋白质的生物利用率,同时缓解大分子导致的不易冲调分散,改善产品的营养感官品质.文章综述了谷物加工中常用的酶制剂种类及其作用、酶解与挤压膨化联用的3种方式,分析了该技术对谷物食品理化、营养和感官品质的影响,并对该技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酶解辅助挤压膨化技术的发展及其在谷物加工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关于农业科研项目预算绩效管理探讨
《当代会计 》 2024
摘要: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背景下,探讨了加强农业科研项目预算绩效管理的政策背景与意义,分析了农业科研项目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农业科研项目预算绩效管理优化策略,包括树立正确的预算绩效管理理念、强化项目预算支出刚性约束、结合实际设定预算绩效指标等.


黑米联合膳食纤维的通便作用研究
《现代食品科技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评价黑米单独和联合膳食纤维对便秘小鼠的通便效果,将雄性ICR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便秘模型组、黑米组(黑米100%)、黑米联合菊粉组(黑米90%+菊粉10%)、黑米联合聚葡萄糖组(黑米90%+聚葡萄糖10%)、黑米联合膳食纤维组(黑米80%+菊粉10%+聚葡萄糖10%).小鼠喂养定制饲料14 d后连续5 d灌胃复方地芬诺酯造模,恢复2d后解剖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黑米单独或联合膳食纤维均具有较好的通便润肠作用.黑米单独作用时日常平均排便重量及排便粒数比模型组分别增加11.65%、19.05%,并且可以更好地维持肠道结构特征,防止结肠粘液细胞数量减少,显著提高肠道GSH-Px活性105.32%,降低MDA含量33.27%.黑米单独或联合膳食纤维可以明显降低便秘小鼠血清的抑制性神经递质NO、VIP含量,提高兴奋性神经递质MTL、SP、Ach含量;其中黑米联合聚葡萄糖组下调水通道蛋白AQP3、AQP4、AQP8和AQP9基因表达效果更为显著.黑米单独或联合膳食纤维在上述不同指标上体现出差异化影响结果,但都具有显著的通便作用.


高职高专中药学专业学生"中药调剂技术"教学满意度评价
《现代盐化工 》 2024
摘要:为了解高职高专中药学专业中药调剂技术教学现状,为高职高专中药学专业中药调剂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工作提供依据,选取广州市白云区某高职院校中药学专业已完成中药调剂技术课程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学生对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思政元素融入、实践环节、师生互动、教学资源满意度评价。调查显示,学生对课程广度和深度评价高,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方式满足了不同学习需求。思政与专业知识融合自然,实践操作时间安排合理,教师互动展现卓越职业素养和亲和力。对教材与教辅适用性非常满意,内容丰富全面且紧贴实际工作。由此可见,目前中药学专业学生对“中药调剂技术”课程的教学满意度整体较高,但各方面仍有改进空间。高校应结合学生需求,积极地进行教学改革,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中药学专业人才。


不同品种香蕉的多酚含量比较及其提取工艺优化
《中国调味品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香蕉种质资源丰富,基因类型多样,鲜有对其多酚含量与品种关系的研究。文章以香蕉果肉为原材料,测定AAA、ABB和AAB基因型的17个品种香蕉的多酚含量,并考察其含量与品种之间的相关性;探究东莞大蕉(ABB)、中蕉8号(AAA)和美食蕉2号(AAB)在后熟期间多酚含量的变化规律;优化香蕉多酚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在17个品种中,ABB基因型东莞大蕉多酚含量最高,为11.09 mg/g,聚类分析表明ABB基因型香蕉多酚含量普遍高于AAB和AAA基因型香蕉。东莞大蕉和中蕉8号中多酚含量在后熟第3天时最高,分别为14.21,7.45 mg/g,而美食蕉2号中多酚含量在后熟第2天时最高,为3.57 mg/g。在乙醇浓度70%、料液比1∶30、提取温度20℃、提取时间10 min的条件下,香蕉多酚得率最高,为1.37%。香蕉多酚含量与其基因型可能存在相关性,后熟第3天的东莞大蕉适合作为多酚提取的原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