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高压脉冲电场技术在热带果汁加工中的应用前景
《食品科技 》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高压脉冲电场杀菌技术(简称PEF)是一项新兴的食品非热加工技术,在果蔬汁的加工中已显示出优越性。对国内外近年来关于PEF对果蔬汁中酶的影响、灭菌的效果及对其品质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综述,分析热带果汁加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PEF技术在热带果汁加工中的应用前景。


嘧菌酯对香蕉尾孢菌叶斑病的防治效果
《广东农业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具有高效、低毒、广谱性的新型杀菌剂25%嘧菌酯悬浮剂,对香蕉尾孢菌叶斑病的防治与应用技术进行探讨。2004~2005年试验结果表明,25%嘧菌酯悬浮剂防治香蕉尾孢菌叶斑病效果优良,该药剂833倍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85.39%和85.18%,显著优于对照药剂25%丙环唑(敌力脱)乳油1500倍的防效。25%嘧菌酯悬浮剂使用上推荐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开始施药,施药浓度为1250~833倍,每隔10 d喷药1次,连喷3次,最好能与其他类型的杀菌剂混用或交替使用。


高州普通野生稻表型多样性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目的】了解高州普通野生稻群体及其居群间的表型变异情况,为这一宝贵资源的合理保护和有效利用奠定良好基础。【方法】考察包括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的表型性状共计22个,根据调查数据分析表型变异,并结合SPSS和DPS软件进行表型相关、聚类和方差分析。【结果】高州普通野生稻在表型性状上存在丰富的变异,众多重要性状之间呈极显著相关性,所聚类的7类高州普通野生稻植株群体存在显著性差异;各居群材料既具有较高的相似性、没有种的变异,又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具有各自的特点,高州普通野生稻的表型变异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结论】高州普通野生稻表型多样性丰富,在水稻育种中具有重大利用价值,亟待对其进行更深入系统的发掘研究。
DGGE技术优化及其在肠道微生态研究中的应用
《广东农业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是一种非培养微生物研究方法,克服了实验室传统的微生物分离、培养和分类方法的局限性,是研究动物肠道微生态群落的重要手段之一。介绍了DGGE的技术原理和系统优化及其在动物肠道微生态研究中的应用和自身存在的局限性,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 非培养 肠道微生态


马铃薯应用缓释肥效果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蔬菜缓释肥及缓释肥配施生物有机肥在马铃薯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施用蔬菜缓释肥或缓释肥配施生物有机肥能较明显改善马铃薯品质,较常规施肥处理提高氮、磷、钾养分利用率分别达0.8%~19.6%、10.7%~29.0%和30.2%~46.7%,同时减低氮、磷、钾养分用量分别为17.7%、31.8%~35.4%、23.2%~31.2%。3种缓释肥处理较常规施肥每667m2增收节支68.6~640.0元,其中以蔬菜缓释肥配施生物有机肥效果最佳。


表面活性剂处理降低稻米淀粉蛋白质含量
《粮食与饲料工业 》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以稻米为原料,采用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磺酸钠降低稻米淀粉蛋白质含量。结果显示:提取稻米淀粉的最佳工艺条件是十二烷基磺酸钠质量分数为0.5%,液固比为1∶6,浸泡时间为2h,蛋白质质量分数为0.5%,淀粉提取率为74.5%。


桑椹果酒专用酵母的筛选及鉴定
《中国食品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对来自成熟桑椹果实、桑叶以及桑果园土壤的酵母进行桑椹果酒专用酵母的筛选。以TTC显色法、产气初筛、大瓶复筛以及放大试验优选菌株,最终得到一株优良酵母菌株。发酵试验结果表明该酵母菌起酵快,发酵7d即可产酒11.7%(体积分数),能取代对照菌种进行桑椹果酒的发酵。通过形态观察、API生理生化试验、18S rDNA序列测定及系统发育分析对该菌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筛选到的酵母菌株呈椭球状,在产孢平板上有子囊孢子产生,在玉米粉琼脂培养基上无假菌丝产生。生理生化及分子鉴定结果表明:该菌与酿酒酵母属的Saccharomyces sp.WW-W23最为接近,相似性达到97%,故命名为桑果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Sang-guo)。
关键词: 桑椹果酒酵母 筛选 鉴定 生理生化试验 18S rDNA


2007年广东省花生新品种区域试验
《广东农业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7年广东省春植花生品种区域试验共有7个新品种参试,广东省10个试验点承担该年度试验。结果表明,在7个参试品种中,比对照种汕油523增产的复试品种有汕油199、粤油40、汕油188和湛油26,比对照种增产的初试品种有湛红2号、粤油86,上述品种比对照种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初试品种仲恺花4号比对照种减产,减产达极显著水平。2007年春植各试点田间自然发病调查结果,参试品种叶斑病平均发病级数为2.1~2.8,参试品种均表现为高抗;锈病平均发病级数为2.1~2.6级,均表现高抗;采用人工菌液接种法对参试品种进行青枯病抗性水平鉴定,结果显示:粤油40、汕油188、粤油86和仲恺花4号为中抗,汕油199、湛红2号、湛油26和汕油523为中感。油份和蛋白质检测结果显示,对照种汕油523含油率为56.2%,参试品种含油率均低于对照种,介于52.6%~55.5%之间;对照种汕油523蛋白质含量为23.5%,参试品种蛋白质含量均高于对照种,介于24.1%~25.4%之间。建议已完成两年区试品种汕油199、粤油40、汕油188和湛油26申请品种审定,初试品种湛红2号、粤油86参加复试。初试品种仲恺花4号比对照种减产显著,建议不再参加复试。


黄皮和杨梅果肉中绿原酸、表儿茶素及芦丁含量的HPLC测定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了黄皮、杨梅果肉中的绿原酸、表儿茶素和芦丁的含量。色谱柱为Nucleosil C18反相柱(250 mm×4 mm),流动相为20%的甲醇(A),30%乙腈(B),pH 3.2,梯度洗脱,流速0.8mL/min,检测波长280 nm,柱温35℃。结果表明:3种标准品的线性范围为0.390 6~50.000 0μg/mL,相关系数r=0.999 9。标准品在0~48 h内经多次测定,保留时间和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78%~0.91%和0.67%~0.95%;回收率和回收率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93.21%~103.50%和2.77%~3.94%;仪器最低检出限分别为0.090 10、.095 50、.098 0μg/mL。测定结果还表明:黄皮和杨梅果肉中均含有一定量的绿原酸、表儿茶素和芦丁。黄皮的4个品种中,3种物质的含量(鲜重)分别为4.046 8~38.669 0、4.316 4~84.614 8、52.392 4~130.609 7μg/g;杨梅的4个品种含量(鲜重)分别为17.564 4~93.546 3、113.090 8~236.401 5、46.366 7~168.370 0μg/g。


甘草次酸对早期断奶仔猪血液挥发性脂肪酸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广东农业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甘草次酸对早期断奶仔猪血液挥发性脂肪酸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添加甘草次酸对照组相比,甘草次酸组仔猪14日龄时血液中的丙酸、异戊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显著提高,21日龄时丙酸显著提高,丁酸、异戊酸显著降低,说明甘草次酸影响了仔猪的脂肪代谢,提高14日龄、降低21日龄仔猪血液中的挥发性脂肪酸浓度;此外,甘草次酸对仔猪血液中的尿素氮、氨、葡萄糖、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总胆固醇等生化指标没有明显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