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湖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5176条记录
抗病砂梨新品种‘金琇’

园艺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金琇’为‘德胜香’与‘华梨2号’杂交选育出的砂梨新品种。果实扁圆形,平均单果质量308 g,果皮底色绿,成熟时黄绿色,果面平滑,果形整齐美观;果肉绿白色,肉质细脆,石细胞0.2%,汁液多,风味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5%~12.4%,可滴定酸0.18%,品质中上。在武汉市郊7月下旬成熟,果实生育期125 d。盛果期产量25 500 kg·hm~(-2),抗黑斑病,适宜湖北梨产区及气候相似地区种植。

关键词: 砂梨 品种 抗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通量测序分析褐飞虱circRNA表达谱及其潜在功能

昆虫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究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如何适应抗性水稻品种YHY15,并为研究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在褐飞虱对抗性水稻适应机制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鉴定生物型1和生物型Y(能致害抗性水稻YHY15的生物型)褐飞虱的circRNA,并统计其类型和分布.分析生物型1和生物型Y褐飞虱间circRNA表达差异,并对circRNA来源基因进行GO功能注释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生物型1和生物型Y褐飞虱共鉴定到19个circRNA,分布在9条染色体上,其中17个circRNA由剪接位点之间的外显子构成,2个circRNA由剪接位点之间的所有碱基构成,17个circRNA长度在200~800 bp.生物型Y褐飞虱的circRNA表达丰度与表达量比生物型1褐飞虱的更高.分析结果表明,在生物型1褐飞虱克服抗性水稻YHY15形成新的生物型Y的过程中,在自然选择压力下,circRNA的表达出现变化,推测这种变化影响了褐飞虱新生物型的形成.KEGG分析结果表明,鉴定到的生物型1和生物型Y褐飞虱circRNA来源基因主要富集到自噬相关通路上.[结论]褐飞虱长期取食抗性水稻,导致褐飞虱消化、解毒和代谢能力进化,能降解抗性水稻为抵御褐飞虱而产生的次生代谢物.鉴定到的生物型1和生物型Y褐飞虱的circRNA来源基因与细胞自噬相关,表明褐飞虱通过细胞自噬过程应答抗虫水稻,这种应答反应促进褐飞虱适应抗虫水稻,致害性增强和生物型形成.

关键词: 褐飞虱 circRNA 细胞自噬 抗虫水稻 高通量测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湖北省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应用实践与思考

中国植保导刊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2018-2020年,湖北省植物保护总站与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华中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合作,针对湖北省小麦生产病虫害发生特点,集成了适合湖北省麦区的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体系,探索了新的推广模式.2021-2023年连续3年在湖北省大面积推广应用该模式,累计应用面积达163.05万hm2,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同时分析了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发展建议.

关键词: 小麦病虫害 绿色防控 技术集成 应用实践 对策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薯生全粉添加量对馒头制作工艺及品质的影响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以甘薯-小麦混粉为原料,探究甘薯生全粉馒头制作配方工艺以及甘薯生全粉添加量对馒头基本成分和物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薯馒头制作配方最优工艺为甘薯生全粉添加量30%、加水量55%、α-淀粉酶添加量0.02%、普鲁兰酶添加量0.75%,此时甘薯生全粉馒头感官评分最高为84.9。随着甘薯生全粉添加量增加,甘薯馒头淀粉和总膳食纤维含量逐渐增大,蛋白质含量逐渐减小,可溶性糖呈不规律变化趋势且变化幅度较小。随着甘薯生全粉添加量增加,甘薯馒头色度WH值、比容逐渐减小,硬度和胶黏性逐渐增加,黏性、回复性、黏聚性和弹性逐渐减小。随着甘薯生全粉添加量增加,冻藏后复蒸馒头比容逐渐减小,硬度逐渐增大;在相同添加量的情况下,随着冻藏时间的延长,比容呈逐渐减小的变化趋势,硬度呈逐渐增大的变化趋势。综上所述,适当添加甘薯生全粉可制作出品质较好的馒头。

关键词: 甘薯生全粉 添加量 制作工艺 馒头 物化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早熟离核油桃优系"4-24-1"选育初报

中国南方果树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4-24-1”桃是以“丰光”为母本,“070507(天仙红×中油5号)”为父本杂交选育成的早熟离核油桃优系。该优系树势中庸,树姿较开张,在武汉地区3月上中旬开花,6月上旬果实成熟,平均单果质量81.64 g,最大130 g;果实近圆形,果底白,果面光滑无毛,红色,果肉白色;果肉脆,离核,风味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14%,可滴定酸0.16%~0.29%,果实品质优。丰产稳产性好,平均产量30.0 t/hm~2以上。

关键词: 早熟 油桃 小果型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米食味品质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随着生活质量与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者稻米消费观念已从"吃得好"转变为"吃得健康",对稻米食味品质和营养品质提出更高要求.稻米食味品质是衡量稻米品质的重要指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稻米中各营养组分的含量、结构、相互作用及其呈现的理化性质是导致稻米食味品质差异的主要原因,此外,不同蒸煮方法下采用不同的米水比、蒸煮压力、蒸煮温度亦使稻米呈现出不同食味品质,显著影响着稻米可接受度.稻米食味品质虽与加工精度呈正比,但过度加工可导致稻米营养成分大量流失及人体糖分摄入过高,故平衡稻米食味品质与营养品质的适度加工技术成为了当前研究的重要方向.本文总结了稻米的营养组分、理化性质、蒸煮方法及加工精度等因素对稻米食味品质的影响规律,概述了未来稻米食味品质的研究与发展方向,为稻米食味品质的改善和稻米品种的改良提供了理论参考.

关键词: 稻米 食味品质 营养品质 加工精度 适度加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SLAF-seq技术的山桐子SSR标记开发及应用

分子植物育种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开发山桐子(Idesia polycarpa Maxim.)简单序列重复(simple sequence repeat, SSR)分子标记,本研究构建了山桐子特异性位点扩增片段测序(specific-locus amplified fragment sequencing, SLAF-seq)数据库。基于多态性SLAF标签序列,利用MISA程序识别到SSR位点30 121个,SSR的发生频率为6.16%。SSR序列中包括3 451种基元重复类型,其中单核苷酸、二核苷酸和三核苷酸为优势重复基元,SSR位点数分别为22 191 (73.67%)、3 184 (10.57%)和1 338 (4.44%)。单核苷酸中A/T类型比例最高,为22 117 (73.42%);二核苷酸和三核苷酸中以TA/AT (1 743; 5.79%)和AA~(A, G, C, T四种碱基均可)(233; 0.77%)重复比例最高,78.52%的SSR长度主要在10~15 bp之间。为验证SSR的可靠性,随机设计合成100对SSR引物,经PCR分析,其中96对引物能扩增出预期条带,35对引物能扩增出多态性条带。选择6对多态性引物对30份山桐子样品进行遗传分析,聚类结果很好地反映出样品来源、地理分布和资源特征。以上结果表明本研究开发的SSR标记成本低、多态性高,未来可用于山桐子种质资源分析、遗传图谱构建和分子辅助育种等研究。

关键词: 山桐子 简单序列重复(SSR) 简化基因组测序(SLAF-seq)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纳米棒状MgO固相萃取结合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测定食用油中的苯并[a]芘

分析科学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直接沉淀法合成了一种纳米棒状MgO吸附剂,结合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SPE-HPLC/FLD)建立了食用油中苯并[a]芘(BaP)的快速分析方法。采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比表面积和孔径分析仪(BET)对合成的棒状MgO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MgO纳米材料是多晶立方结构,呈棒状形貌,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非常适合作为SPE的吸附剂。对SPE过程中吸附剂用量、清洗液种类、解吸液种类及用量、上样液体积进行了详细的优化。在优化的条件下,食用油中BaP在0.5~20.0μg/kg浓度范围内,线性方程回归系数的平方(R~2)为0.9999,以信噪比的3倍和10倍计算方法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10μg/kg和0.33μg/kg。同时,BaP在低、中、高3种加标浓度下回收率在85.3%~96.5%,日内日间相对标准偏差范围在2.3%~9.0%,表明本方法具有很好的准确度和精密度。最后,将该方法应用于8种实际油样中BaP的分析,所有样品的回收率在77.8%~92.5%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9.8%,表明该方法具有很好的适用性,在实际样品分析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棒状纳米MgO 固相萃取 液相色谱-荧光检测 苯并[a]芘 食用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禽细小病毒SYBR Green Ⅰ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湖北农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建立水禽细小病毒(WPV)快速检测方法,根据序列比对结果在水禽细小病毒NS基因SF3保守区域内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SYBR Green Ⅰ荧光定量PCR通用检测方法.该方法的扩增效率(E)为90.0%,相关系数(R~2)=0.99,标准曲线方程为y=-3.607x+38.77;除WPV出现S形扩增曲线外,新城疫病毒(NDV)、H9亚型禽流感病毒(H9 AIV)、鸭坦布苏病毒(DTMUV)、鸭肝炎病毒(DHAV)、鸭肠炎病毒(DEV)、鸭呼肠孤病毒(DRV)样品均未出现S形阳性扩增曲线;批内变异系数(CV)为0.15%~0.23%,批间变异系数为0.09%~0.28%.结果表明,SYBR Green Ⅰ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重复性好、灵敏度高和特异性强.临床样品检测结果表明,SYBR Green Ⅰ荧光定量PCR与普通PCR的符合率达98.4%,灵敏度是普通PCR的1 000倍.SYBR Green Ⅰ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不仅能定性检测WPV,还可以进行定量检测,可用于种鸭场、种鹅场的WPV净化检测,也可用于WPV临床大量样品的快速检测.

关键词: 水禽细小病毒 检测方法 SYBR GreenⅠ 荧光定量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S-诱抗素对"夏黑"葡萄果实着色、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中国南方果树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明确和评价10%S-诱抗素可溶液剂果穗喷雾对葡萄果实着色、品质和产量的影响,为葡萄绿色高效栽培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设立10%S-诱抗素可溶液剂系列浓度(0、200.0、250.0、333.3和500.0 mg/kg),采用田间小区试验,于果实成熟时调查果实外观指标(果粒纵径、果粒横径、裂果率)、着色指数以及产量指标(单穗质量、单粒质量、实测小区产量等);分析测定不同浓度处理的葡萄品质指标(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等).结果表明,于"夏黑"葡萄果实转色初期喷雾10%S-诱抗素可溶液剂,所有处理的葡萄果实纵径、横径以及纵横径比、裂果率等指标均未见显著差异.10%S-诱抗素可溶液剂处理的葡萄着色指数显著高于清水对照(p<0.05),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明显高于清水对照,可滴定酸(TA)含量显著低于清水对照(p<0.05).经10%S-诱抗素处理后,各处理间的单株产量无显著差异,与清水对照相比,各处理的平均增产率在0.84%~1.93%之间,增产作用不甚明显.在"夏黑"葡萄促进着色使用时,建议使用最优浓度范围为200.0~333.3 mg/kg,用水量为 833.3 L/hm2.

关键词: 10 S-诱抗素可溶液剂 葡萄 着色 品质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