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虫态稻虱缨小蜂低温贮藏后的适合度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稻虱缨小蜂适宜冷藏的虫态以及冷藏温度和冷藏时间,在5℃~12℃范围内对稻虱缨小蜂各虫态进行冷藏。结果表明,稻虱缨小蜂卵冷藏后部分不能正常孵化,不适合在卵期进行冷藏。稻虱缨小蜂在幼虫期和蛹期冷藏,成虫寿命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随冷藏时间的延长而缩短;对性比和子代数不造成影响;羽化率随着冷藏温度的下降而下降,随着冷藏时间的延长而下降,幼虫期不同虫龄之间以及不同虫龄与蛹龄之间的羽化率无显著差异;11℃冷藏的羽化率受冷藏时间的影响最小,冷藏20d的平均羽化率高于80.00%,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隐羽化期和成虫期受低温和冷藏时间的影响较大,不适合冷藏。因此,本研究结果表明稻虱缨小蜂冷藏效果最好的虫态为幼虫期和蛹期,11℃为适宜冷藏温度。


烟-稻轮作不同施肥土壤N2O排放对水分的响应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水-旱轮作条件中土壤氧化亚氮(N2O)排放对不同施肥处理的响应,本文以亚热带地区长期不同施肥定位试验(烟-稻轮作)土壤为研究对象,设置60%持水量(WHC)+不施肥(UCK)、60%WHC+推荐施肥(UNPK)、60%WHC+高氮施肥(UNhPK)、60%WHC+推荐施肥配施秸秆(UNPKS)、淹水+不施肥(FCK)、淹水+推荐施肥(FNPK)、淹水+高氮施肥(FNhPK)、淹水+推荐施肥配施秸秆(FNPKS)共8个处理,开展室内培养试验,测定土壤N2O排放及微生物相关功能基因丰度变化,探讨不同施肥土壤N2O排放与相关功能基因丰度对水分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其他施肥处理均显著降低土壤pH,NPKS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SOM)和全氮(TN)含量;与NPK处理相比,NhPK和NPKS均显著降低土壤碳氮比(C/N).60%WHC和淹水条件各施肥处理N2O累积排放量分别为0.56~1.44 mg·kg-1和14.89~20.70 mg·kg-1.与60%WHC条件相比,淹水显著促进各施肥处理N2O排放.60%WHC条件下,与UNPK处理相比,UNPKS处理显著降低N2O排放.两种不同水分条件下,N2O累积排放量与铵态氮(NH4+-N)含量均呈负相关,与硝态氮(NO-3-N)含量均呈正相关.相比于UCK处理,UNPK和UNhPK显著提高AOA基因拷贝数,UNPK显著提高AOB基因拷贝数;UNhPK显著降低nirK、nirS和nosZ基因拷贝数,UNPKS显著降低nirS基因拷贝数.相比于FCK处理,FNPK、FNhPK、FNPKS均显著提高AOA和AOB基因拷贝数,均显著降低nirS的基因拷贝数.淹水各施肥处理AOA、AOB基因拷贝数和(nirK+nirS)/nosZ比值分别为60%WHC各施肥处理的1.80~2.49倍、1.19~2.19倍和1.25~1.42倍,与60%WHC相比,淹水促进硝化菌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的强度,导致大量N2O排放;UNPKS处理的(nirK+nirS)/nosZ比值比UNPK低21%,相比于UNPK处理,UNPKS处理降低土壤反硝化作用,减少N2O排放.研究表明,淹水条件增加了土壤N2O排放,但减弱了施肥对N2O排放的影响;低水分条件下化学肥料配施秸秆可以显著减少N2O排放.
关键词: N2O排放 培养试验 长期施肥 微生物功能基因 水旱轮作


鸭圆环病毒和鹅圆环病毒三引物鉴别检测方法的建立
《福建农业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建立一种可同时检测并鉴别鸭圆环病毒和鹅圆环病毒的PCR方法。【方法】根据已发布的鸭圆环病毒和鹅圆环病毒基因组分子特征设计3条引物,应用3条引物建立了一种在一个反应管中可检测并鉴别鸭圆环病毒和鹅圆环病毒的三引物PCR方法。【结果】该方法可特异性扩增鸭圆环病毒和鹅圆环病毒,并根据扩增片段大小鉴别病毒种类,检测最低限分别为110、80 pg·μL-1。应用该方法对临床疑似病例样品进行检测,其结果与用2种病毒对应的单病毒PCR检测方法一致。【结论】建立的三引物PCR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丰富了水禽圆环病毒病的临床病例的诊断及流行病学监测的技术手段。


茶树新品系'606'乌龙茶在不同季节的品质分析
《食品工业科技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不同季节对茶树新品系'606'乌龙茶品质的影响,本研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UPLC-QqQ MS)靶向代谢组学、顶空固相微萃取法结合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HS-SPME-GC-TOF-MS)技术及电子鼻技术(Electronic nose)对新品系'606'乌龙茶的品质成分进行定性定量测定,通过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获取不同季节茶样组间差异.结果表明,氨基酸总量呈现春季>秋季>夏季,春季鲜味类氨基酸显著高于秋季与夏季(P<0.05),苦味类氨基酸在夏茶中相对含量较春、秋茶高.儿茶素总量呈现秋茶>夏茶>春茶的规律.氨基酸与儿茶素的差异是造成春、夏、秋茶不同风味品质特征的重要原因.3个季节新品系'606'乌龙茶共鉴定 86种主要特征挥发性成分,醇类和碳氢化合物挥发性组分含量较高,酮类物质是春茶的特征挥发性成分,α-法呢烯是夏茶的特征挥发性成分,反式-橙花叔醇、吲哚、己酸叶醇酯是秋茶的特征挥发性成分.通过建立PLS-DA模型可将 3个季节的茶样明显区分,鉴定出 23种区分不同季节新品系'606'乌龙茶的差异挥发性化合物.电子鼻传感器S1,S2,S6,S7,S10在不同季节新品系'606'乌龙茶的区分中起重要作用,含氮化合物与碳氢化合物是区分不同季节茶样的重要物质.


福建农业现代化水平测度与发展对策研究
《福建农业学报 》 2023 CSCD
摘要:【目的】评价福建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和制约因素,提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实施路径和发展策略,为新发展阶段福建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决策参考。【方法】运用综合指数法、层次分析法和目标值法,从产业、生产、经营三大体系和高效、绿色、支撑三大目标,构建6个一级指标和24个二级指标的农业现代化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测度“十三五”时期福建和全国农业现代化实现程度。【结果】“十三五”期间,福建农业现代化平均综合得分为66.07分,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1.21分),已迈入转型跨越中期阶段(全国平均处于转型跨越初级阶段);农业现代化水平呈现稳步上升趋势,年均增长2.18%(略低于全国2.64%的增长率)。分指标水平测度显示,产业体系和质量效益实现程度为78.38%和71.16%,分别比全国高26.07%和52.90%。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绿色发展和支持保护实现程度分别为70.22%、 46.53%、 67.92%和41.02%,分别比全国低0.73%、 11.33%、8.77%和38.43%。福建农业现代化发展优势主要体现在农业生产效率较高、农业产业结构较合理、农产品加工业较发达、资源集约化利用程度较高等方面;而土地规模化经营水平低、农业组织经营主体弱小、农产品安全还有待提高、财政金融支持力度有限等是主要制约因素。【建议】未来推进福建农业现代化均衡发展的重点方向是:加大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力度,提高特色经济作物种植能力,加强新型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培育,强化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提高财政支农力度和优化支农资金结构,提高农业保险补贴水平和扩大补贴范围。
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 发展水平测度 制约因素 福建省 “十三五”时期


芦笋茎枯病综合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中国农学通报 》 2023 CSCD
摘要:文章介绍了芦笋茎枯病菌的分类地位及其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粉培养基上的培养性状,描述了子座、分生孢子器等产孢器的颜色和形态等特征,归纳了病原菌分生孢子的类型及其形状和大小,详细介绍了芦笋茎枯病的田间识别症状以及慢性型和急性型2种类型病斑的出现条件及其具体识别要点。从越冬后初侵染源、越冬分生孢子的释放萌发、病害侵染周期、病害流行规律等方面详细介绍了芦笋茎枯病的发病规律。从清除根盘上病杆、春季推迟留母茎、根盘覆盖新沙等方面简述了有效防控芦笋茎枯病的农业防治措施,壳聚糖诱导芦笋对茎枯病的抗性、生防菌对芦笋茎枯病的防治等方面归纳了目前应用于芦笋茎枯病的主要生物防治措施,从杀菌剂对芦笋茎枯病菌的抑制作用测定、芦笋茎枯病菌对杀菌剂抗药性、杀菌剂防治效果的测定与农药筛选等方面回顾了芦笋茎枯病化学防治方面取得的进展。笔者认为对芦笋茎枯病的防治,应在以减少菌源、切断传播途径等为目的的农业防治措施的基础上,采取以生物防治为主、药剂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模式,以达到人们对绿色食品的需求。
关键词: 芦笋茎枯病 天门冬拟茎点霉 发病症状 发生规律 综合防控


转录组测序分析天冬氨酸和谷氨酸对广叶绣球菌生长的影响
《福建农业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通过转录组测序分析添加不同氮源培养后广叶绣球菌基因差异表达情况,旨在探究氨基酸调节基质降解的分子机理,为其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硫酸铵、鱼粉蛋白胨、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为氮源,测定菌丝生长速度并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对不同氮源诱导下广叶绣球菌进行基因差异表达分析.[结果]天冬氨酸和谷氨酸相对于硫酸铵、鱼粉蛋白胨可显著促进菌丝生长(P<0.01);GO功能富集分析显示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氧化还原酶活性、铁离子跨膜转运蛋白活性和铁离子的还原和转运同化等;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富集度较高的通路主要有色氨酸代谢、花生四烯酸代谢和氮代谢等.差异基因中溶血素蛋白ostreolysin A6、GroES类似蛋白和 6-甲基水杨酸脱羧酶等基因在天冬氨酸或谷氨酸诱导下表达量变化倍数较大(P<0.01).[结论]天冬氨酸和谷氨酸可能通过促进绣球菌氧化还原酶活性及铁离子代谢过程,提高其基质利用能力.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广叶绣球菌木质纤维素降解机制及栽培生理提供理论依据.


遮阴对柠檬香茅类黄酮及其合成酶基因差异表达研究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柠檬香茅(Cymbopogon citratu)中类黄酮及其合成酶基因信息,以阳光直射及遮阴环境下生长的柠檬香茅嫩叶为材料,进行代谢组、转录组结合qRT-PCR验证分析.结果表明,柠檬香茅中含有 11 类共 69 种黄酮化合物,其中芦丁、去甲基托罗沙黄酮、紫云英苷及葡萄糖醇等类黄酮化合物在遮阴环境下相对含量显著降低;类黄酮生物合成涉及10类酶54个基因,其中类黄酮3'羟化酶(c99177.1)等4个酶基因在遮阴环境下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而异黄酮合成酶(c51975.0)等6个酶基因相对表达量正好相反;其中5个类黄酮合成酶基因在光照及遮阴柠檬香茅中的上下调表达趋势与转录组测序结果中FPKM值变化一致,而二者检测结果中差异表达倍数存在差异.遮阴使柠檬香茅中大多黄酮类化合物相对含量降低,而其合成酶基因上下调表达趋势规律不明显.
关键词: 柠檬香茅 类黄酮 代谢产物 合成酶 代谢组 转录组


三七总皂苷对大黄鱼抗变形假单胞菌感染能力的影响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三七总皂苷(Panax notoginseng saponins, PNS)对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抗变形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lecoglossicida)感染能力的影响,首先通过体外试验测定PNS对变形假单胞菌的抑制效果,然后将PNS溶液腹腔注射体质量为20~30 g的大黄鱼,3 d后用浓度为1.02×10~9 CFU/L的变形假单胞菌浸泡感染2 h,并测定感染前后全脾和后肾组织中的相对含菌量及TNF-α等免疫相关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质量浓度为50、25 mg/mL的PNS体外抑菌效果显著(P<0.05);PNS注射给药的大黄鱼(PNS组)在变形假单胞菌感染后8 d时的存活率较生理盐水注射组(对照组)高18.46%(P>0.05);变形假单胞菌感染后第4、8天,PNS组大黄鱼脾、后肾组织中的相对含菌量略低于对照组(P>0.05);PNS组脾组织TNF-α蛋白表达水平在感染变形假单胞菌前后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其mRNA转录水平在感染后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PNS在体外对变形假单胞菌具有抑制效果,注射PNS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大黄鱼抗变形假单胞菌感染的能力,降低感染后脾和后肾组织中的菌量,调控TNF-α等炎症因子的表达,提高感染后的存活率。


基于ISSR分子标记的紫云英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结构分析
《草地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 L.)是我国重要的稻田绿肥作物,为揭示不同地区种质资源遗传特征,本研究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77份紫云英种质资源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及结构分析.研究发现,77份供试紫云英种质资源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5677~0.8686,可划分为6个聚类.不同地区群体间分化系数为0.1363,达到极显著水平(P<0.001),其中种群间变异占比13.9%,种群内变异占比86.1%.不同ISSR引物扩增信息鉴别紫云英资源的能力存在差异,构建了以P809第3,8,9,10,12,15扩增位点以及P886第1,3,5,9,10,11扩增位点为特征的指纹图谱,能有效区分77份供试紫云英资源.以资源所在省份为单元进行群体分析,供试紫云英资源遗传结构呈现分化特征,河南-安徽-江苏-上海资源遗传结构相似,构成北方亚群;四川-广西-湖南-江西资源相似,构成西南方亚群;福建种质资源则呈现混合型特征.本研究结果可为我国紫云英种质资源的科学利用及新品种选育提供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