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8714条记录
三螺旋理论视角下的农业科技企业孵化器运行机制研究 -基于金颖农科孵化器的实证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三螺旋理论入手,以金颖农科孵化器作为实证研究案例,采用个案研究法分析科研院校、企业、政府3个主体相互作用下农业科技企业孵化器的运行机理,探索金颖农科孵化器在以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为核心的农业类科研院校、农业科技企业以及政府部门间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农业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孵化是科研院校、企业、政府3个螺旋体相互影响下突变的结果,在突变过程中强调三方在各自开放的边界上进行合作及扩展.只有三方形成良性循环,达到良好互动,才能发挥各自的最大作用.因此,今后农业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发展方向将是通过协调各方力量,实现科研院校、企业、政府3个螺旋主体的相互渗透、相互支撑、相互促进,从而建立起高效高质高水平的农业科技企业孵化器运行机制.

关键词: 三螺旋理论 农业科技企业 孵化器 运行机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分娩后不同饲喂模式对泌乳母猪生产性能、乳成分和生理代谢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母猪分娩后3种饲喂模式(产后不限饲、限饲3 d和限饲7 d后自由采食)对泌乳母猪生产性能、乳成分和生理代谢的影响。挑选遗传背景一致、体况和健康良好、分娩日期接近的3~6胎次丹系长×大母猪45头,分娩后根据体重、背膘厚度和胎次随机均分成3个组,每组15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3组母猪饲喂相同的泌乳饲粮,执行对应的饲喂模式:不限饲组(FR0组)分娩后立即自由采食;限饲3 d组(FR3组)分娩后前3 d逐步增加饲喂量,之后自由采食;限饲7 d组(FR7组)分娩后前7 d逐步增加饲喂量,之后自由采食。分娩后第22天仔猪断奶,试验结束。结果表明:1)FR0组和FR3组第1周和泌乳期母猪采食量以及哺乳期仔猪平均日增重(ADG)显著高于FR7组(P<0.05);FR0组泌乳期母猪背膘厚度和体重损失显著低于FR3组和FR7组(P <0.05);FR0组第1周和泌乳期母猪采食量显著高于FR3组(P <0.05),但哺乳期仔猪ADG的差异没有达到显著水平(P>0.05)。2)各组间乳成分没有显著差异(P>0.05)。3)与FR7组相比,FR0组和FR3组血浆中催乳素、胃饥饿素和瘦素含量显著增加(P<0.05),胰岛素和皮质醇含量显著降低(P<0.05);FR0组血浆尿素氮含量显著高于FR7组(P<0.05),与FR3组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间血浆葡萄糖和甘油三酯含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分娩后饲喂模式会影响泌乳母猪的采食量、背膘厚度和体重损失以及机体生理代谢状况。本试验条件下,现代高产瘦肉型母猪产后不限饲和缩短限饲天数(限饲3 d)都可以提高泌乳母猪的采食量和泌乳性能,其中不限饲是适宜的饲喂模式。

关键词: 母猪 饲喂模式 采食量 泌乳性能 乳成分 激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鲜食果桑新品种'粤椹143'的选育

果树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粤椹143’是从广东桑种(Morus atropurpurea Roxb.)资源母本’塘10’和父本’航诱18’杂交后代群体中经秋水仙碱诱导筛选变异单株而育成的果桑新品种。该品种生长势较强,树形稍开展,主枝发条数多,花芽易形成,花芽萌发率96.2%~99.6%,单芽坐果数4~9粒。成熟桑果长圆筒形,果形端正整齐,商品果率高;单果较大,平均单果质量7.8 g,成熟后不易落果,适宜鲜食开发。品质优,平均出汁率76.4%,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后同)为12.2%,总酸含量为3.8 g·kg-1,花色苷含量为1.2 mg·g-1。在广州地区种植3月中旬桑果盛熟,持续采收期30~35 d。1年生嫁接苗当年春季种植第2年即可挂果,第3年即可进入丰产期,产量27 000 kg·hm-2以上。耐寒性较差,适宜在长江流域以南地区种植。

关键词: 鲜食果桑 新品种 ’粤椹143’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影响鸡坏死性肠炎病例复制的关键因素

中国兽医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坏死性肠炎(necrotic enteritis,NE)是家禽中最重要的肠道疫病之一,呈世界性流行,严重危害养鸡业发展.人工复制鸡坏死性肠炎病例是研究该病发病机制及筛选有效药物的重要手段,然而在实际试验过程中,通常受实验动物、感染菌株、诱导病原等多方面因素影响而难以成功复制病例.鉴于此,现综述了影响鸡坏死性肠炎病例成功复制的关键因素,包括攻毒使用的实验动物、菌株毒素、菌株培养条件、诱导病因等,同时探讨了如何通过调整这些因素来改善人工复制鸡坏死性肠炎病例的严重程度,分析了鸡坏死性肠炎病例的病变评分系统,以期为鸡坏死性肠炎的实验室研究及综合防控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鸡坏死性肠炎 产气荚膜梭菌 病例复制 影响因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赣北工夫红茶滋味特征及关键化合物分析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赣北工夫红茶的滋味特征及其分子感官基础,该研究采用定量描述分析(quantitative description analysis,QDA)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LC-MS)对11份赣北工夫红茶的滋味分属性和非挥发性化合物进行评价和检测,之后运用偏最小二乘-重要变量投影(partial least square-variable import project,PLS-VIP)筛选对滋味感官分属性具有重要影响的关键化合物.结果表明,获得了赣北工夫红茶的9个滋味描绘词及定义,其滋味特征以甜味、醇味和回甘为主,其中苦味与涩味呈显著正相关,与甜味呈显著负相关;甜味与异味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鲜味与回甘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通过LC-MS检测共得到74种共有非挥发性化合物,包括25种酚类、23种氨基酸类、9种色素类、9种有机酸类、5种糖类、2种生物碱和茶皂素;PLS-VIP结果显示33种化合物的VIP值>1,包括10种氨基酸类、12种酚类、3种色素类、1种生物碱、4种酸类和3种糖类,说明这些化合物为赣北工夫红茶滋味的关键贡献成分,并进一步获得了对每一种滋味分属性具有重要贡献的化合物.该文明确了赣北工夫红茶的滋味特征及其具有重要贡献的化合物,为进一步研究赣北工夫红茶滋味品质的定向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赣北工夫红茶 滋味 定量描述分析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偏最小二乘-重要变量投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09-2019年广东省甜玉米区试品种主要性状选育进展

广东农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了解近年广东省甜玉米区域试验品种的变化规律,探索甜玉米的育种进展,进一步提高我国甜玉米育种的水平.[方法]根据2009—2019年广东省甜玉米区试品种多点试验数据,分析参试品种的农艺性状、经济性状、抗病性及综合品质等主要性状表现.[结果]11年间参试品种株高平均增加15 cm左右,穗位高总体稳定在68 cm左右,平均茎粗趋向稳定接近2.0 cm;穗长也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平均增幅为1.5 cm,穗粗增加趋势较为明显,表明注重大穗型品种的选育;区试品种产量在波动中呈现较快的上升趋势,育成品种中高产品种占据较大比例;抗小斑病育种取得较好的成果,多数品种对小斑病的抗性级别达中抗以上,但近3年来对纹枯病的抗性一般,部分品种感病,抗性级别降低;优质品种占参试品种的比例达30%以上,对品质的选育也在加强.[结论]连续11年广东省甜玉米区域试验表明,甜玉米主要性状的改良取得一定成效,相关农艺性状在不断探索协调产量构成各因素之间的关系,促使产量逐步提高,优质抗病品种比例有所提升,当今甜玉米育种在朝高产、优质、抗病抗倒、适应性强等复合性目标迈进,注重品种转化及推广应用,促进了我国甜玉米产业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 广东;甜玉米品种;区域试验;性状分析;变化趋势;育种进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茉莉酸对马铃薯苗期低温胁迫耐性的影响

广东农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茉莉酸(JA)施用浓度对马铃薯叶片活性氧(ROS)含量及其清除酶活性以及抗寒关键基因CBF表达的影响,初步确定提升马铃薯抗寒性的最适施用浓度,为马铃薯产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以马铃薯品种费乌瑞它为研究对象,采用叶面喷施JA的方法,探究正常和低温胁迫条件下,植株叶片的活性氧含量,活性氧清除酶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及抗寒关键基因CBF的表达.[结果]随着JA浓度的增加,马铃薯苗期叶片的活性氧含量逐渐降低,低温胁迫后活性氧含量能维持在较低水平,适宜浓度范围为100~400μmol/L,以200μmol/L JA处理效果最好,ROS含量降低47.6%.JA能够提升活性氧清除酶CAT和POD活性,且随着JA浓度增加效果越显著,低温胁迫后200μmol/L JA处理分别显著提升1.30、2.53倍.正常条件下,JA处理抑制SOD活性最低达70.7%;低温胁迫条件下,JA又可能通过其他途径提升SOD活性,最高达2.11倍.外源JA能诱导CBF1-3基因的表达,而低温胁迫能促进内源JA的合成,诱导CBF1-3基因的表达,提升马铃薯的抗寒性.[结论]马铃薯苗期的抗寒性与外源施加JA的浓度具有明显的相关性,适宜的JA浓度能够促进抗寒关键基因CBF1-3的表达,显著提升CAT、POD、SOD的活性,抑制低温胁胁迫诱导的活性氧生成,提高马铃薯抗寒性.适宜施用JA浓度为100~400μmol/L,以200μmol/L效果最佳.

关键词: 马铃薯;茉莉酸;低温胁迫;活性氧;CBF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朱顶红新品种'红运'

园艺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红运’朱顶红是以‘法拉利’(‘Ferrari’)为母本,‘甜蜜妮芙’(‘Sweet Nymph’)为父本进行杂交,从F1代中进行优良单株选择,再扩繁育成的新品种。平均株高52.6 cm,花茎长36.8 cm,重瓣花,花径19.4 cm。在广州地区露地栽培3月中旬始花,单茎花期12 d左右,适宜华南地区设施或露地栽培。

关键词: 朱顶红 杂交 单株选择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东晒烟大叶密合受青枯病菌侵染后差异表达蛋白分析

广东农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大叶密合是广东封开县地方名优晒烟品种,是当前发现烟草青枯病的优良抗源,深入研究其烟草青枯病抗性机理,寻找其青枯病抗性相关的差异表达蛋白,可为抗青枯病分子机理的深入研究和抗病育种提供参考.[方法]将烟草品种大叶密合、抗病对照品种D101、感病对照品种长脖黄进行青枯病菌室内接种鉴定,并利用蛋白质组学(iTRAQ)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分析大叶密合接种前后基因的差异表达情况.[结果]接种青枯病菌后,大叶密合较长脖黄发病减缓.大叶密合检测到35个接种前后的差异蛋白,其中21个蛋白下调、14个蛋白上调,共有25个蛋白与植物胁迫相关.上调表达差异倍数最大的蛋白是烟草凝集素家族(Nictaba)的Hav1.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烟草凝集素基因在接种后12 h内的表达量变化,发现其在接种后6 h和9 h表达量最高,随后开始下降.[结论]植物响应病菌入侵是一个复杂过程,鉴定到的差异蛋白中上调幅度最大的是凝集素家族成员之一的Hav1,接种强致病力和无致病力菌株后烟草凝集素呈现类似的表达模式,表明凝集素蛋白可能对病菌入侵后的上游反应发挥作用.

关键词: 烟草;青枯病;蛋白质组;iTRAQ;烟草凝集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复合植物蛋白替代鱼粉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及体组成的影响

饲料工业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为研究复合植物蛋白替代鱼粉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及体组成的影响,用复合植物蛋白(豆粕、花生饼、玉米蛋白粉和菜粕按照4.3.1.1比例组成)分别替代饲料中0、14%、28%、42%、56%和70%的鱼粉,配制成6种等氮等能的饲料,在室内海水流水系统饲喂凡纳滨对虾[初始体重为(1.18±0.011)g]10周。结果显示:随着饲料中复合植物蛋白替代鱼粉水平的提高,凡纳滨对虾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和蛋白质效率(PER)均呈下降趋势,饲料系数(FCR)则呈升高趋势。实验组中,14%替代组获得最高的SGR、PER和最低的FCR,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28%替代组的PER和FCR与14%替代组差异不显著(P>0.05)。各饲料组间对虾肌肉常规成分没有显著差异,但随着复合植物蛋白比例的升高粗蛋白含量有下降的趋势,粗灰分有升高的趋势(P>0.05)。各饲料组间对虾氨基酸组成没有显著差异(P>0.05)。因此,以生长和饲料效率为评价指标,凡纳滨对虾配合饲料中复合植物蛋白替代鱼粉的最适比例为14%。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复合植物蛋白 鱼粉 替代 生长性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