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8478条记录
花生根瘤菌的分离筛选及应用

南方农业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离筛选高效结瘤固氮的花生根瘤菌,为花生根瘤菌的田间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候选菌种.[方法]采用植物捕获法从田间采集的土样中分离纯化根瘤菌,扩增其16S rDNA序列进行分子鉴定.经回接试验和匹配试验筛选优良菌株及最佳共生组合,并通过土壤盆栽田间试验探究优良菌株的接种效果.[结果]共分离纯化出15株花生根瘤菌,均属于α-变形菌纲的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回接试验筛选出2株共生固氮性状优良的花生根瘤菌GDHS-5和GDHS-14.匹配试验表明这2个菌株具有广谱结瘤性,GDHS-5与粤油901的匹配效果最好,GDHS-14次之.土壤盆栽条件下接种GDHS-5显著提高了粤油901的地上部分高度、根瘤数量和根瘤鲜重(P<0.05,下同),而接种GDHS-14与不接种对照(CK)无显著差异(P>0.05,下同).田间条件下接种GDHS-5分别使单株荚果数、产量和花生蔗糖含量显著增加35.82%、9.92%、165.88%,接种GDHS-14与CK无显著差异.[结论]花生根瘤菌GDHS-5和GDHS-14共生固氮表现优异,其中GDHS-5能高效共生固氮,具有广谱结瘤性,在田间条件下可显著提高花生单株荚果数和产量,具有较大的田间应用潜力.

关键词: 花生 根瘤菌 共生固氮 分离筛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温度对粗胫翠尺蛾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果树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温度对粗胫翠尺蛾各虫态存活率、发育历期以及繁殖力的影响,为准确预测粗胫翠尺蛾发生期及提高田间防控效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室内人工恒温饲养的方法,以荔枝嫩梢为寄主,利用年龄-阶段两性生命表,测定20、23、26、29、32℃5个温度下粗胫翠尺蛾各虫态发育历期、存活率、成虫寿命及繁殖力,对其发育速率与温度的相关性进行回归分析,计算各虫态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结果】20~32℃范围内,粗胫翠尺蛾能正常发育,发育历期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各虫态的存活率明显受到温度的影响,32℃下各虫态的存活率均明显低于其他温度,其中1龄幼虫受影响较大,存活率低于80%。雌雄成虫的寿命在32℃下最短,单雌产卵量也最少,仅为(125.20±29.38)粒。20~32℃条件下,内禀增长率r值分别为0.08±0.01、0.08±0.01、0.11±0.01、0.12±0.01和0.10±0.01,净繁殖率R0分别为139.63±7.69、142.09±10.38、176.92±8.52、107.01±9.11和45.57±5.21。各虫态发育速率与温度符合二次回归模型,利用直线回归法计算得到粗胫翠尺蛾卵、幼虫、蛹及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3.84、7.11、8.25、7.68℃,有效积温分别为64.30、311.56、135.67、531.99℃·d。【结论】温度对粗胫翠尺蛾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具有明显的影响,23~29℃是粗胫翠尺蛾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最适温度范围。

关键词: 荔枝 粗胫翠尺蛾 年龄-阶段两性生命表 温度 生长发育 繁殖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瓜新品种粤丰2号的选育

中国蔬菜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粤丰2号是以早熟优质自交系豫选11号(编号YX11)为母本,以自交系莞研4号(编号GF4)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华北型黄瓜一代杂种.早熟,植株生长势强,分枝性中等,主侧蔓结瓜,连续结瓜能力强.瓜长棒形,瓜条顺直,皮色深绿有光泽,黄色条纹不明显.平均瓜长35.0 cm,横径3.9 cm,果肉厚1.1 cm,单瓜质量350 g.中抗枯萎病,抗霜霉病,高抗白粉病,耐热性强.平均每667 m2产量3200 kg,适宜华南地区春秋季露地栽培.

关键词: 黄瓜 粤丰2号 一代杂种 华北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蝴蝶兰抽梗影响因素及调控方法研究进展

热带作物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蝴蝶兰(Phalaenopsis)花色丰富,花期持久,花型独特,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是市场上最受欢迎和最具商业价值的兰花.蝴蝶兰花梗是由每片叶子基部的腋芽发育而来,但在开花期多数腋芽处于休眠状态,研究其潜伏腋芽萌发规律有助于通过促成栽培提高蝴蝶兰多花梗比率,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对影响蝴蝶兰花芽萌发的主要环境因素(温度、植物激素、光环境、营养物质积累等)及促进花芽萌发的调控方法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多花梗蝴蝶兰产品的生产调控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蝴蝶兰 抽梗 调控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粤港澳大湾区现代都市农业评价、区域差异及驱动因素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构建现代都市农业评价体系,测度粤港澳大湾区都市农业发展水平、区域差异,并分析其驱动因素,提出优化大湾区都市农业发展的路径,为大湾区等发达城市群都市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方法】利用熵值法评价了2013—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现代都市农业发展,使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分析了区域差异,采用地理探测器方法对驱动因素进行辨析。【结果】粤港澳大湾区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水平年平均增长率为5.3%,广州为发展水平最高的城市。菜篮子保障能力发展平稳,农业生态与可持续发展水平波动上涨,三产融合水平发展较快,年平均增长率为12.1%;农业先进生产要素集聚水平小幅增长,年平均增长率仅为0.45%;现代农业经营水平增长较快,年平均增长率达17.2%。区域总体基尼系数波动下降,差异主要来源为区域间差距。目前,耕地面积占比、三产占比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等是都市农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各区域都市农业驱动因素有差别,且各因素的交互作用都属于“双因子增强型”,任意两个驱动因素共同作用时,都会增强其对都市农业分异的作用强度。【结论】样本观测期内,粤港澳大湾区现代都市农业总体呈增长趋势,区域间发展差距缩小,但城市间发展差异依然较大。建议从整体规划和区域短板补齐、现代都市农业发展要素和政策供给等方面加以改进。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现代化 都市农业 区域差异 动态演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饲粮苏氨酸水平对43~63日龄黄羽肉鸡生长性能、胴体品质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通过研究饲粮苏氨酸水平对43~63日龄黄羽肉鸡生长性能、胴体品质、脂肪代谢和免疫功能的影响,以确定43~63日龄黄羽肉鸡适宜的苏氨酸需要量。试验选用43日龄快大型岭南黄羽肉公鸡1 600只,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40只鸡。5个组的试验鸡分别饲喂含0.50%(基础饲粮)、0.57%、0.64%、0.71%和0.78%苏氨酸的饲粮。试验期21 d。结果表明:1)饲粮苏氨酸水平显著影响43~63日龄黄羽肉鸡的料重比(P<0.05),其中0.57%、0.64%、0.71%和0.78%苏氨酸组料重比显著低于0.50%苏氨酸组(P<0.05),但对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无显著影响(P>0.05)。饲粮苏氨酸水平与黄羽肉鸡料重比呈显著的二次相关(P<0.05),根据料重比回归方程计算得出,黄羽肉鸡饲粮苏氨酸最适水平为0.68%,苏氨酸每日需要量为0.61 g,苏氨酸与赖氨酸、蛋氨酸和色氨酸的比值分别为0.76、1.94和4.00。2)0.64%、0.71%和0.78%苏氨酸组全净膛率显著高于0.50%和0.57%苏氨酸组(P<0.05)。0.78%苏氨酸组胸肌肉色亮度(L*)值显著低于0.50%和0.64%苏氨酸组(P<0.05),0.71%和0.78%苏氨酸组胸肌肉色红度(a*)值显著高于0.50%和0.64%苏氨酸组(P<0.05)。3)0.78%苏氨酸组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显著低于0.50%和0.64%苏氨酸组(P<0.05),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显著低于0.50%苏氨酸组(P<0.05),血清胰岛素含量显著高于0.50%苏氨酸组(P <0.05);0.64%和0.71%苏氨酸组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含量显著高于0.50%苏氨酸组(P<0.05)。4)0.64%、0.71%和0.78%苏氨酸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率显著高于0.50%和0.57%苏氨酸组(P<0.05);根据T淋巴细胞增殖率回归方程计算得出,黄羽肉鸡饲粮苏氨酸最适水平为0.75%,苏氨酸每日需要量为0.67 g,苏氨酸与赖氨酸、蛋氨酸和色氨酸的比值分别为0.83、2.14和4.41。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基础饲粮粗蛋白质和赖氨酸水平分别为17%和0.50%),饲粮补充适宜水平的苏氨酸可提高43~63日龄黄羽肉鸡生长性能、胴体品质和肉品质,对机体的脂肪代谢有显著影响;以料重比为判定指标,确定43~63日龄黄羽肉鸡饲粮苏氨酸最适水平为0.68%,苏氨酸每日需要量为0.61 g,苏氨酸与赖氨酸、蛋氨酸和色氨酸的比值分别为0.76、1.94和4.00。

关键词: 黄羽肉鸡 苏氨酸 生长性能 胴体品质 免疫功能 营养需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药抗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中国畜牧兽医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PRRS)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 PRRSV)引起的烈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引起母猪繁殖障碍和仔猪呼吸道症状。疫苗免疫是防控PRRS的主要手段,但由于PRRSV毒株高度变异性导致疫苗对该病的效果仍不理想。中药(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活性成分众多,生理活性多样,包括抗菌、抗病毒和抗氧化等作用,是抗病毒药物的研究热点。研究证明,中药能以单体或复方的方式对PRRSV产生抑制增殖、阻断吸附和杀灭病毒的作用,以及对机体免疫反应产生影响。关于中药抗PRRSV的机制包括直接抗病毒机制和间接抗病毒机制。直接抗病毒机制即中药有效成分对病毒复制周期的直接影响,主要表现为抑制病毒的吸附、内化、复制、大分子组装和释放中的一环,从而达到抑制病毒的作用。间接抗病毒机制即中药有效成分通过调节细胞因子合成、炎症信号通路、细胞凋亡、氧化代谢和免疫系统等途径来抑制病毒对宿主细胞的负面影响,保证机体免疫反应产生的同时减少机体的损伤。由于中药成分复杂,且抗PRRSV机制尚不明确,因此,笔者以抗病毒作用机制为依据对近年来中药抗PRRSV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中药防控PRRSV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 疫苗 中药(TCM) 抗病毒作用 机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纳米银抗菌及抗生物被膜机制研究进展

动物医学进展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细菌耐药性及生物被膜感染问题一直备受关注,抗生素的使用不当或滥用导致了细菌耐药性越来越严重,一些细菌出现了多重耐药甚至超级耐药的情况.为了抵抗宿主的免疫反应及抗菌药物的攻击,细菌聚集后会形成生物被膜.生物被膜的形成进一步加强细菌的耐药性,生物被膜感染是细菌性疾病迁延不愈的重要原因之一.寻找广谱、高效的抗菌和抗生物被膜的抗生素替代物是目前的研究热点.纳米银(sil-ver nanoparticles,AgNPs)由于自身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在抗菌及抗生物被膜方面受到广泛的关注,其抗菌机制主要包括了破坏细胞壁和细胞膜、DNA损伤、氧化应激等,抗生物被膜机制主要包括抑制相关基因的表达、抑制聚集黏附、阻断群体感应等.论文综述了纳米银抗菌及抗生物被膜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开发新型抗菌药物提供参考.

关键词: 纳米银 细菌耐药 抗菌机制 抗生物被膜机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蝴蝶兰新品种'巧红'

园艺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蝴蝶兰‘巧红’是以‘甜草莓’(Phalaenopsis ‘Sweet Strawberry’)为母本,‘红桃’(Phal. ‘Frigdaas Peach’)为父本,通过人工杂交选育而成的新品种。其花色紫红,花形圆整,平均单枝花朵数9.0朵,花枝长56.5 cm,花径6.0 cm。其花型小巧,色调均匀,适宜广东温室栽培。

关键词: 蝴蝶兰 紫红花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抗青枯病桑树新品种粤桑110的选育

蚕业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青枯病是华南地区主要的桑树病害之一,选育优质高产的抗青枯病杂交桑品种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抗青枯病桑种质资源作为亲本,采用杂交组合、人工添菌、病地筛选等方法,育成了优质高产抗病杂交新品种粤桑110。以283×抗10为抗病对照品种,在青枯病疫区开展多点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粤桑110对青枯病具有高抗性,相对抗性率比对照品种提高16.7个百分点;桑叶产量增加26.4%;通过养蚕鉴定的桑叶品质也有所提高。该品种高抗青枯病、产量高、叶质优,生长势旺盛、群体整齐,遗传性状表现稳定,适宜在长江流域以南的青枯病疫区种植。

关键词: 抗青枯病 杂交桑 粤桑110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