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继代培养对链格孢菌生长及产毒的影响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 2024
摘要:目的 探究连续继代培养对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菌株的生长以及产毒的影响.方法 将10株链格孢菌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otato dextrose agar,PDA)上连续继代培养,分析菌株的生长、产孢情况;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检测并分析主要链格孢霉毒素[包括交链孢酚(alternariol,AOH)、交链孢酚单甲醚(alternariol monomethyl ether,AME)、交链孢烯(altenuene,ALT)、细交链格孢菌酮酸(tenuazonic acid,TeA)]的含量变化.结果 在PDA 培养基中,连续继代培养链格孢菌极易出现角变、菌丝变白、菌丝生长速率加快等菌株退化现象.随着继代培养次数的增加,菌株生长速度加快,菌落直径变大,角变率增大;10 株链格孢菌中有 7 株(MY-4、MY-12、MY-15、MY-73、MY-80、MY-103、MY-117)产孢量随着继代次数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3株(MY-65、MY-67和MY-108)产孢量随着继代次数的增加显著降低;10株链格孢菌中有4株可以产生TeA毒素,且TeA毒素的含量随着继代次数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第五代菌株(F5)产毒能力最强.继代培养对ALT毒素含量影响较大,除MY-103以外,随着继代次数的增加,ALT毒素的含量显著降低(达91.13%~99.85%).AOH和AME毒素含量随着继代次数的增加呈下降或者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结论 连续继代培养 5 代对链格孢菌的生长、产孢、产毒等均会产生较大影响.在菌株的实际应用过程中,应该避免菌株过多次的继代培养,尽量使用5代以内的链格孢菌.


生鲜蔬菜来源的蜡样芽胞杆菌毒力基因分布与MLST分析
《上海农业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生鲜蔬菜来源蜡样芽胞杆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采用PCR技术对来自5种生鲜蔬菜的37株蜡样芽胞杆菌分离株进行了毒力基因(nheA、nheB、nheC、hblA、hblC、hblD、entFM、cytK、ces)检测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分析。结果表明:37株分离株除呕吐毒素基因ces未检出外,其他8个毒力基因均有检出,其中溶血性肠毒素基因nheB的检出率最高,为94.6%,其次为溶血素基因hblC、hblD、hblA和肠毒素基因entFM,检出率均超过80%,溶血性肠毒素基因nheA和nheC检出率较低,分别为78.4%和64.9%;细胞毒素基因cyt K的检出率最低,为29.7%。根据毒力基因携带模式,将37株分离菌株分成14个型别,II型携带率最高,携带Hbl和Nhe两种基因的型别有I型、II型和IV型。MLST分析则发现,37株分离菌株可分为30个ST型和5个CC群。ST4和ST378为主要ST型;CC142分布最广泛,不仅包含的ST型最多,而且携带5种毒力型别。以上结果表明,上海市蔬菜中蜡样芽胞杆菌具有潜在肠毒性危害并在遗传上呈现出多样性。该结果对蔬菜中蜡样芽胞杆菌引起食物的监控、预警和爆发后感染源追踪具有指导意义。


暗褐网柄牛肝菌子实体内生细菌群落结构研究
《微生物学杂志 》 2024 CSCD
摘要:暗褐网柄牛肝菌(Phlebopus portentosus)是第一个栽培成功的牛肝菌目(Boletales)真菌,一般采用覆土栽培模式,覆土微生物对子实体的发育具有重要作用,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覆土微生物上,但缺少对子实体内生菌的研究.为揭开暗褐网柄牛肝菌子实体内生菌的组成,本研究基于Illumina MiSeq平台,利用16S rRNA V3~V4区高通量测序进行细菌群落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子实体(fruiting body,FB)内部存在很高丰度的细菌,主要以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为主,在属水平上以贪铜菌属(Cupriavidus)(64.98%)、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7.62%)、苍白杆菌属(Ochrobactrum)(6.02%)为主.与覆土(casing soil,CS)基质固有的细菌种群进行比较,VENN分析显示子实体内有468个OTUs为独有,占总序列的26.65%,分类上隶属于贪铜菌属、不动杆菌属和Delftia.FB和CS差异性分析以及Lefse标志性微生物分析均显示贪铜菌属、苍白杆菌属、不动杆菌属、嗜糖假单胞菌属(Pelomonas)等为FB特异性、标志性类群.利用Picrust(Phylogenetic investigation of com-munities by reconstruction of unobserved states)进行 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预测发现,子实体内生菌群的主要代谢途径为膜传输、氨基酸代谢、碳水化合物代谢、外源生物降解与代谢,与覆土菌群有20个代谢通路的差异,并且外源生物降解与代谢、信号转导、其他氨基酸代谢、脂质代谢、细胞过程和信号5个通路的比例要高于覆土,微生物类群的差异可能是导致产生这些功能差异的原因.
关键词: 内生细菌 多样性 丰富度 标志性微生物 暗褐网柄牛肝菌 覆土


基于转录组挖掘香菇木质纤维素降解相关基因
《食用菌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用木屑培养料(木屑组)和PDA培养基(PDA组)培养的香菇(Lentinula edodes)菌丝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对两组样本进行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筛选和聚类分析;以PDA组为对照,对木屑组中显著差异表达的基因进行筛选以及GO功能富集、KEGG代谢通路分析;采用定量PCR方法验证9个差异表达基因表达情况。结果表明:培养基质造成的基因表达差异大于菌株,8个样本可分为两组(PDA组和木屑组);与PDA组相比,木屑组有677个基因的表达存在显著差异,其中445个基因(与木质纤维素降解相关的180个)上调,232个基因(与木质纤维素降解相关的38个)下调,表明木屑培养基能够显著诱导木质纤维素降解相关基因表达。GO功能富集分析结果表明,上调表达基因在氧化还原酶活性、水解酶活性、代谢过程、水解酶活性(水解O-糖基化合物)、水解酶活性(作用于糖基键)等代谢过程中显著富集。KEGG代谢通路分析结果表明,上调表达基因在溶酶体、转运蛋白、氨基糖和核苷酸糖代谢、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淀粉和蔗糖代谢、肽酶和抑制剂通路中显著富集;下调表达基因在MAPK信号通路-酵母、不饱和脂肪酸生物合成、二噁英降解通路中显著富集。研究结果为揭示香菇培养基质利用的分子机制和选育高效利用基质菌株提供参考。


农产品检测用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纯度标准物质的研制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本文旨在研制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国家级纯度标准物质,为农产品中DON的检测等工作提供物质基础.[方法]利用质量平衡法和定量核磁共振法对DON纯度标准物质进行纯度定值.质量平衡法包括采用液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测定DON主成分含量,采用卡尔费休库仑法测定纯度标准物质中水分含量,采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挥发性杂质含量,以及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测定无机离子杂质含量.定量核磁共振法采用苯甲酸为内标,选择合适的共振峰,内标法定量标准物质的纯度,并对标准物质进行均匀性、稳定性检测和不确定度评估.[结果]质量平衡法的纯度定值结果为 99.47%,定量核磁共振法定值结果为 99.45%,最终所研制的DON纯度标准物质的纯度为 99.5%,扩展不确定度为 0.4%,均匀性良好,且满足 12 个月以上的稳定性要求.[结论]本试验所研制的DON纯度标准物质符合国家标准物质技术规范,目前已被批准为国家一级标准物质,并已被用于小麦、玉米等农产品实际检测过程中.
关键词: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标准物质 质量平衡法 定量核磁共振法 不确定度评估


基于简化基因组的上海水牛遗传结构分析和家系鉴定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 2024
摘要:为提高上海水牛的育种效率和遗传种质资源丰富度,采用基因测序分型(genotyping by sequencing,GBS)技术对8 0头上海水牛进行基因组测序,质控后获得高质量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进行群体亲缘关系以及近交系数分析。结果显示:从80头上海水牛的24条常染色体和1条性染色体上共检出的99 963个高质量SNP位点、874个连续纯合片段(runs of homozygosity, ROH);80头上海水牛分为2个大支(家系),A1和A2属于第一大支(家系A),包含9头公水牛、18头母水牛;B1、B2和B3属于第二大支(家系B),包含16头公水牛、37头母水牛。基于ROH测算近交系数的结果显示:25头公水牛和55头母水牛的平均近交系数分别为0.014 5和0.011 4。本研究构建了上海水牛家系,揭示了上海水牛的近交状态,为上海水牛繁育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国内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舆情风险特征研究
《上海农业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差分析、相关系数分析和回归分析,对2012-2019年国内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舆情实时监测数据进行分析,通过事件发生的时间节点、发生区域、风险诱因、行业、产业链环节及报道媒体的特征揭示国内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舆情风险发生发展的趋势.结果表明:舆情事件发生具有周期性,夏秋为高峰期;广东、山东、浙江、北京等地为舆情问题事件高发区域;风险诱因具有复杂性,"违禁农兽渔药及农兽渔药残留"(27.03%)、"制假售假及违法违规加工"(22.06%)和"非法添加"(15.00%)为前三诱因;发生行业具有集中性,多在种植业(30.10%)和畜牧业(29.86%);问题多出现在产业链前端,即生产和初加工环节;报道问题事件的首发媒体主要为报纸(45.30%)和网站(43.59%).
关键词: 食用农产品 质量安全 舆情监测 舆情风险 舆情特征


基于改进YOLOv8卷积神经网络的蟹味菇检测方法
《农业工程 》 2024
摘要:针对蟹味菇生产过程中更好地预估产量,对生长状态做到实时检测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YOLOv8卷积神经网络的蟹味菇识别检测方法。该方法参照PASCAL VOC数据集格式,构建了蟹味菇目标检测数据集,采用添加CBAM注意力机制对原算法进行改进,并且与Faster R-CNN、SSD(single shot multibox detector)、原始YOLOv8等算法进行模型性能的试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改进的算法明显优于其他算法,其在测试集上的平均精度均值(mean average precision,mAP)和检测速度分别达到95%和91帧/s。此检测精度与检测时间满足蟹味菇的实时识别检测任务,为预估蟹味菇产量,提高生产管理水平提供了理论技术支持。
关键词: YOLOv8 卷积神经网络 蟹味菇 目标检测 CBAM


稻田施氮量对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
《土壤通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适宜稻田施氮量以保障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提升,协调土壤养分和水稻品质之间的供需平衡。【方法】以“沪旱61”为供试水稻品种,设置了4个稻田施氮量(折合纯N分别为0、100、200和300 kg hm-2)以解析稻田施氮量对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施氮处理的水稻产量在5.2~9.0 t hm-2范围,比对照提升41.0%~71.7%。随施氮量的增加,稻米中的蛋白质含量增加;而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和食味值下降。随施氮量的增加,土壤中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增加;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下降,降幅分别达9.7%~45.5%和23.3%~70.7%。稻米食味品质是影响稻米综合品质的关键因素。统计学分析表明,稻米的蛋白质含量与土壤中硝态氮、速效钾和速效磷含量呈负相关,而直链淀粉含量与土壤中硝态氮、速效钾和速效磷含量呈正相关。【结论】在保证水稻稳产和稻米品质提升的前提下,“沪旱61”水稻栽培的最佳氮素用量为200 kg hm-2。


上海科技特派员:为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人民高品质生活服务
《中国农村科技 》 2024
摘要:上海市农业科学院成立于1960年,现已发展成为一个学科较齐全、研发和成果转化能力较强,为上海和全国农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的地方综合性农业科研机构.2020年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李强给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建院60周年的批示指出: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科技创新、推广至关重要.希望市农科院立足国情,扎根"三农",力争取得更多科技创新成果,培养更多"三农"科技人才,推动更多科研成果转化,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建设农业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科研成果转化 农业科研机构 农业科技创新 科技人才 成果转化能力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高品质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