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新型直链淀粉手性固定相拆分戊唑醇对映体
《浙江农业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新型直链淀粉-三(5-氯-2-甲基苯基氨基甲酸酯)涂敷型手性固定相在反相色谱条件下拆分戊唑醇对映体,评价了流动相组成(甲醇/水,乙腈/水)及柱温(5~45℃)对对映体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甲醇/水为流动相时,在甲醇含量100%至40%范围内,戊唑醇对映体均无分离趋势;而用乙腈/水为流动相时,在乙腈含量100%至40%范围内,戊唑醇对映体均可实现基线分离;在5~45℃,V(乙腈)∶V(水)=1∶1,对映体的保留因子(k)与分离因子(α)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分离度(RS)却先升后降,基于线性Van tHoff曲线的热力学参数证明戊唑醇对映体的分离受焓驱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重庆市柑桔园土壤酸碱度及金属元素含量的变化特征
《水土保持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确定重庆市柑桔园土壤酸碱度及金属元素的含量状况及变化特征,2008年对重庆104个柑桔园的土壤农化样(树冠周围)和背景样(树间对照区)进行采样分析。结果表明,84.6%的植桔土壤pH值呈下降趋势,平均降幅为9.6%,56.8%的柑桔园土壤pH小于6.5,与背景样相比,土壤pH值小于5.5的果园明显增加,占调查总数的32.7%;7.8%的柑桔园土壤pH在4.8以下,不适合柑桔的生长。随着pH的降低,土壤有效钙、有效镁含量呈降低趋势,而土壤有效铁、有效锰、有效铜和有效锌含量则明显上升,进一步酸化可能对柑桔生长产生毒害,在柑桔的栽培管理中,应采取必要措施进行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毛花猕猴桃“华特”果实采后生理和品质变化
《食品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毛花猕猴桃"华特"品种为试材,研究常温20℃条件果实采后品质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采后果实硬度和可滴定酸含量在贮藏前期急剧下降,而后稳定;呼吸强度、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和还原糖含量在贮藏前期逐渐增加,贮藏后期下降;总酚和类黄酮含量变化不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大豆核心种质异黄酮含量的分析
《中国粮油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大豆核心种质库中的部分夏秋种质,分析了不同品种、省份和生态类型之间,总异黄酮含量和12种异黄酮组分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总异黄酮含量差异较大,参试所有品种总异黄酮含量集中分布在1 000~4 000μg/g之间;发现了5个总异黄酮含量大于5 000μg/g的品种。将12种不同的异黄酮组分划分为4大类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不同品种间异黄酮组分含量差异显著;大豆异黄酮主成分与总异黄酮含量具有良好的正相关。比较不同省份和生态地区的总异黄酮含量和组分含量,发现不同省份之间总异黄酮含量存在显著的差异。总体来说,黄淮海区域省份内大豆的异黄酮总含量显著高于南方省份内大豆的异黄酮总含量;夏大豆类型品种的总异黄酮含量显著高于秋大豆类型品种。大豆异黄酮的主要组成成分黄豆黄素苷和染料木苷的含量在不同省份之间差异显著;黄豆黄素苷和黄豆苷在不同生态类型之间具有较为显著的差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地衣芽胞杆菌碱性蛋白酶基因克隆与表达特性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 2011 CSCD
摘要:目的建立高产量和高活力的地衣芽胞杆菌碱性蛋白酶基因表达体系。方法采用PCR技术克隆获得目的基因,将其连入表达质粒pET-32 a构建原核表达重组质粒,经测序鉴定后,转化BL21大肠埃希菌,不同温度下IPTG诱导表达融合蛋白,测定酶活;进一步对该基因和编码蛋白进行同源性比较和酶学性质分析。结果碱性蛋白酶基因序列全长1 149 bp,编码382个氨基酸,同源性为99%,融合蛋白分子质量为62 kD,蛋白酶酶活为29 000 U/mL,并且在25℃时是以可溶蛋白形式表达,37℃时部分蛋白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结论此种表达体系可以成功表达具有生物活性的碱性蛋白酶,诱导温度对蛋白酶存在形式具有较大影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用不同叶面肥对瓯柑果实品质的影响
《浙江农业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5年生瓯柑为材料,研究高效钙、硼肥、硝酸钙、稀土肥等4种叶面肥对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4种叶面肥均可不同程度提高瓯柑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含量和出汁率,降低可滴定酸含量。其中以稀土肥处理效果最佳,其次为高效钙与硼肥。不同稀释倍数高效钙处理试验表明,果实品质以稀释600倍的处理效果最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反相微乳液法制备芭蕉芋淀粉接枝丙烯酸盐共聚物
《食品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氮气保护的环境下,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采用反相微乳液法制备芭蕉芋淀粉接枝丙烯酸盐共聚物;确定含芭蕉芋淀粉的稳定反相微乳液体系的制备工艺:油水比为1.2:1、复合乳化剂用量为30%、乳化剂的亲水亲油平衡值(hydrophile lipophylic balance,HLB)为7.36;利用正交试验法优化利用反相微乳液法制备淀粉接枝丙烯酸盐共聚物的工艺条件,在最佳工艺(单体丙烯酸的用量16mL、引发剂用量3.5%、交联剂用量0.8%、单体丙烯酸中和度70%)条件下,制备出芭蕉芋淀粉接枝丙烯酸盐共聚物的吸水倍率可达1340g/g。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聚合过程中芭蕉芋淀粉与丙烯酸发生了接枝共聚反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4-二硝基氟苯柱前衍生RT-HPLC法测定γ-氨基丁酸
《中国粮油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富含γ-氨基丁酸(GABA)的大豆胚芽乳、黄酒、有机糙米、绿茶和杨梅为研究对象,采用2,4-二硝基氟苯(FDNB)柱前衍生和等度洗脱,建立一种快速测定γ-氨基丁酸含量的RT-HPLC方法。该方法简便,分析时间短(<7 m in),灵敏度高,稳定性和重现性好。优化后色谱条件如下:HypersilODS2 C18,流动相为乙腈∶水∶磷酸盐缓冲液(pH=7.2,体积比为20∶20∶60),检测波长为360 nm。在最适条件下,γ-氨基丁酸的线性检测范围为0.016~1.000 mg/mL,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为96.5%~104.0%。
关键词: γ-氨基丁酸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2,4-二硝基氟苯 检测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