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4698条记录
上海市农作物种质资源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应用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农业种质资源管理工作是一项基础性工作,环节多、流程复杂、信息量大。根据种质资源出入库及保存的操作流程与技术规范,需要一套种质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对种质资源的出入库流程进行规范引导,对种质资源的库存情况及时跟踪,及对库存资源的性状数据信息进行管理。基于面向用户的操作应用于农作物种质资源信息的规范化整理,并重构数据模型,开发农作物种质资源管理系统,对于促进种质资源信息整合,提升种质资源保护和共享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针对上海市农作物种质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围绕系统总体设计、数据规范、数据模型、业务流程和系统应用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重点介绍出入库管理、库位管理、活力检测管理、资源信息管理、性状数据管理、种子预警、统计汇总等主要的功能模块,旨在为农作物种质资源信息库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 种质资源 系统功能 数据管理 共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NaCl胁迫下西瓜种子对蛭石引发的响应

种子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西瓜品种"小皇冠"和"早佳 8424"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种子萌发袋发芽的方法,研究在不同浓度(0,50,75,100,125 mmol/L)NaCl溶液胁迫下,蛭石引发处理对西瓜种子发芽指标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探讨引发处理对缓解西瓜盐胁迫伤害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随着 NaCl浓度增加对西瓜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逐渐加剧,引发处理提高了 NaCl胁迫下西瓜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NaCl 胁迫下,西瓜胚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升高,过氧化氢(H2O2)、丙二醛(MDA)和可溶性糖含量增加;引发处理下胚根的 SOD、POD、CAT 活性增强,MDA和 H2O2 含量减少,可溶性糖含量增加.研究表明,引发处理能促进 NaCl 胁迫下西瓜种子萌发,促进可溶性糖的积累,诱导抗氧化酶活性,降低 MDA和 H2O2 的积累,增强西瓜幼苗的耐盐性.

关键词: 西瓜 NaCl胁迫 引发 萌发 生理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泌乳期湖羊乳汁成分含量动态变化

上海农业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随机采集30只分娩后湖羊泌乳早期(泌乳第1周)、中期(泌乳第4周)和晚期(泌乳第6周)3个时期的乳样,分别检测氨基酸含量和平衡性、主要化学成分含量、维生素和矿物元素含量,探究湖羊在泌乳期不同阶段的乳汁成分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泌乳第1周乳汁中缬氨酸和赖氨酸含量显著高于第4周和第6周,泌乳第1周乳汁中组氨酸和丝氨酸含量显著高于第6周,而脯氨酸含量随着泌乳期显著增加.泌乳第1周的乳汁中总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含量极显著高于第4周和第6周,非必需氨基酸和支链氨基酸含量仅在泌乳第1周时极显著高于第6周,呈味氨基酸含量在泌乳第6周显著低于第1周和第4周.泌乳第1周的乳汁中蛋白质和乳糖含量显著高于第4周和第6周,而泌乳第1周和第4周的乳汁中脂肪和干物质含量显著高于第6周.泌乳第6周乳汁中铜和铁含量显著高于第1周和第4周,不同泌乳期乳汁中P含量差异不显著;泌乳第1周乳汁中VA和VD含量极显著高于第4周,但极显著低于第6周.研究结果可为湖羊羔羊早期断奶料的制备提供一定依据.

关键词: 湖羊 泌乳期 乳成分 变化规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GC-IMS分析不同菌龄香菇挥发性有机物的差异

菌物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对2个香菇品种的不同菌龄的重要农艺性状和挥发性有机物的差异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不同菌龄阶段的香菇只在产量和蕾数上有显著差异,同等菌龄、不同香菇品种间农艺性状差异显著。2个香菇品种分别鉴定出包括单体和二聚体在内的17和12种挥发性物质,包括醛类、酯类、醇类、酮类、酸类和烯类化合物。基于化学计量学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指纹图谱和聚类分析对2个香菇品种的不同菌龄挥发性有机物分析发现,不同菌龄的香菇中挥发性有机物质有较大差异,不同香菇品种中挥发性有机物质也呈现一定的差异,菌龄为95 d和105 d时挥发性有机物均较为相似。2个香菇品种中柠檬烯均是随着菌龄的增加逐步上升,乙酸乙酯和壬醛均是逐步降低。此外,3-甲基丁醇、戊醛、庚醛、己醛和柠檬烯可作为区别“申香1513”不同菌龄阶段的特征挥发性有机物,丁酸乙酯和柠檬烯则可作为区别“5550”不同菌龄阶段的特征挥发性有机物。GC-IMS可快速对不同菌龄的香菇品种进行挥发性化合物的差异分析,为香菇挥发性成分差异研究和品质育种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香菇 菌龄 气相-离子迁移谱 挥发性有机物 主成分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灵芝三萜类物质液态发酵研究进展

上海农业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灵芝三萜类活性成分主要来源于灵芝子实体、孢子及菌丝体.液态发酵合成灵芝三萜因生产周期短、发酵条件易控制、活性成分稳定等优点逐渐受到关注.近年来,除了在培养基和环境条件等方面对灵芝三萜液态发酵调控参数进行优化外,添加外源物提升灵芝三萜产量也是一种很好的调控手段.本文就灵芝三萜生物合成途径、液态发酵高产灵芝三萜的培养条件调控、外源物对液态发酵高产灵芝三萜的影响以及代谢通量在灵芝三萜液态发酵合成方面的应用前景进行介绍.

关键词: 灵芝三萜 液态发酵 进展 外源添加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砂梨品种果实冷藏期间质地及品质差异性评价

食品与机械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确定砂梨品质形成及劣变关键点。方法:以早生新水、沪晶梨18、沪晶梨67为试材,将成熟度一致的3个品种的梨果实于(1.0±0.5)℃、相对湿度85%~90%的冷库中贮藏60 d,每10 d测定果实品质和10个电子鼻传感器的感应值。结果:沪晶梨18和早生新水为典型的果糖积累型,沪晶梨67为山梨醇积累型,3个品种梨均为苹果酸积累型。冷藏期间,沪晶梨67可保持较高的果实带皮硬度、果肉组织硬度、脆性和咀嚼性;含有较高的葡萄糖、山梨醇和总糖含量,可滴定酸、苹果酸含量较稳定;贮藏风味浓郁,受冷藏时间调控小,耐贮性佳。沪晶梨18的果皮特性、紧实度和脆性优于早生新水,拥有较高的果糖、苹果酸含量和果糖/总糖,可保持较高的甜酸度,贮藏风味浓郁。早生新水易软化,可滴定酸含量呈急剧下降趋势,综合风味受贮藏时间调控大,不耐贮。早生新水和沪晶梨67梨果实挥发性化合物发生了明显变化,特别是氮氧化合物、甲烷、硫化物、乙醇等挥发性化合物。结论:早生新水、沪晶梨18、沪晶梨67的安全冷藏期分别为30,40,60 d。

关键词: 砂梨 耐贮性 风味 电子鼻 糖酸 质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培小白菜和土培小白菜的品质对比研究

上海农业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水培小白菜和土培小白菜为研究对象,从冰温、感官、质构、色泽、叶绿素、水分、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总酚和酚类物质组成等方面进行了品质比较.结果表明:土培小白菜叶绿素、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酚类物质含量较高,使土培小白菜的冰温(-0.8℃)低于水培小白菜(-0.5℃);水培小白菜水分含量较高,色泽嫩绿、质地更鲜嫩,感官品质优;不同的栽培模式对酚类物质的组成和含量有较大影响,其中水培小白菜含量最高的黄酮物质为槲皮素3-O-芸香糖苷.

关键词: 小白菜 水培 土培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适合鱼菜共生栽培系统的生菜品种耐热性综合评价

上海农业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筛选适合鱼菜共生栽培系统的耐热生菜品种,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11个高温条件下处理的生菜品种(含对照)的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高温条件下不同生菜品种的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其中生菜品种'辛普森'和'罗马直立生菜'表现较好.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将10个耐热指标通过降维处理转化成2个互不干扰的主成分综合指标,累计贡献率为93.11%.基于耐热性综合评价将11个生菜品种聚成3类:不耐热品种、中等耐热品种和耐热品种.其中,耐热生菜品种为'罗马直立生菜'辛普森'美国大速生'.该聚类结果与供试生菜品种的耐热指纹图谱聚类结果基本吻合,说明该评价体系可以很好地反映参试生菜品种的综合耐热能力.

关键词: 鱼菜共生 耐热 生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双孢蘑菇菌株子实体采后贮藏品质比较分析

上海农业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收集国内外共20个双孢蘑菇菌株,将采后的子实体在4℃条件下贮藏7 d,测定品质相关指标,探究不同双孢蘑菇菌株子实体的贮藏品质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相比于其他菌株,菌株901、XXX、K6、福蘑38和8302的失重率、L*值、总糖含量及SOD活性下降较慢,MDA含量及PPO活性较低且增加较慢,说明该5个菌株的子实体较耐贮藏,具有较长的鲜菇货架期.

关键词: 双孢蘑菇 采后 贮藏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应用双分子荧光互补技术研究靶标肽与互补肽之间的互作关系

西南农业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基于双分子荧光互补(Bimolecular fluorescence complementation, BiFC)技术研究依据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S蛋白受体结合位点肽段的靶标肽与互补肽在活细胞内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定位情况,为进一步利用该多肽进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检测积累前期基础和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依据靶标蛋白的氨基酸组成、所带电荷种类、形成分子间氢键的能力、极性的强弱、疏水性能等理化特性设计出靶标肽;根据靶标蛋白的氨基酸组成,设计出在理论上与其相互作用的互补肽,并利用生物信息学工具对靶标肽与互补肽进行预测分析;将靶标肽与互补肽的核苷酸序列分别插入EcoRΙ/XhoΙ双酶切后的pBiFC-VC155与NotΙ/SalΙ双酶切后的pBiFC-VN173载体中,构建出BiFC真核表达载体,经酶切及测序验证正确后转染Vero细胞来研究靶标肽与互补肽的互作关系以及形成的BiFC复合物在细胞内的精确定位。【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靶标肽和互补肽分别带有亲水性和疏水性结构域,亲水性结构域都带有正负电荷,能够产生静电引力;酶切鉴定和测序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pBiFC-VC155-靶标肽和pBiFC-VN173-互补肽真核表达质粒;细胞转染试验表明重组质粒共同转染后靶标肽和互补肽能够在Vero细胞内形成BiFC复合物,表明两者发生了相互作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证实该BiFC复合物主要分布于细胞核中。【结论】研究证实了基于猪流行性腹泻病毒S蛋白受体结合位点肽段设计的多肽能够在活细胞内发生相互作用,表明该肽段用于检测的可行性。

关键词: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靶标肽 互补肽 蛋白互作 双分子荧光互补 病原诊断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