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4698条记录
水禽非常规低蛋白日粮的研究进展

上海农业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蛋白质饲料原料资源紧张和养殖氮排放污染是我国畜牧业面临的主要难题.为此,低蛋白日粮和非常规日粮应运而生,成为水禽养殖的趋势.低蛋白饲料可减少对蛋白质饲料的原料消耗、降低养殖成本、减少氮排放,对非常规饲料的开发利用,还可有效缓减蛋白质饲料短缺问题.水禽相对耐粗饲,开发非常规低蛋白日粮在水禽生产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简述非常规低蛋白日粮技术的理论基础及其在水禽上的研究进展,旨在为非常规低蛋白饲料在水禽生产上的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非常规饲料 低蛋白 环保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RPA技术对转CP4-EPSPS基因产品的快速检测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核酸检测在农产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十分广泛,随着转基因作物的商业化种植,迫切需要一种快速、特异、灵敏的转基因作物检测方法。利用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RPA)技术对含有转基因产品及其制品中CP4-EPSPS基因进行检测,共设计5对引物来筛取最佳引物,并对反应体系和反应温度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该方法采用20μL体系在37℃恒温反应15 min即可对CP4-EPSPS基因进行快速检测。该方法检测转基因的灵敏度阈值为45拷贝,灵敏度高、特异性强,为大规模筛查CP4-EPSPS基因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关键词: 重组聚合酶扩增 CP4-EPSPS 转基因作物 核酸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株木霉对番茄枯萎病的防治效果和机理研究

植物生理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木霉是一类有效防治多种植物病害的生防真菌,本研究利用新发现的三株木霉(棘孢木霉AW10564、哈茨木霉HB40609和棘孢木霉HB40619)对番茄枯萎病展开生物防治研究。平板对峙实验表明,三株木霉均可以显著抑制尖孢镰刀菌活性。番茄植株体内实验表明,木霉单独处理不影响番茄植株正常的生长。三株木霉分别和尖孢镰刀菌共处理可以显著降低番茄叶片中的过氧化氢和丙二醛含量,提高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混合孢子液处理的番茄幼苗片的PSII系统中叶绿素荧光参数最大光化学效率、光化学淬灭系数和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均显著增加,并且促进植株内源激素茉莉酸合成和信号转导关键基因表达以及提高内源茉莉酸的含量,进而提高番茄的抗病性。总之,新发现的三株木霉可以激发番茄复杂的防卫反应从而抑制尖孢镰刀菌引起的番茄枯萎病,本研究为农业生产中生物防治番茄枯萎病提供了新的有效生防菌株和理论基础。

关键词: 木霉 尖孢镰刀菌 枯萎病 生物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影响灵芝三萜类物质液态发酵合成的关键因素研究进展

微生物学通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灵芝是我国名贵的食药两用型菌类,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其三萜类物质为灵芝中最主要的药理活性物质之一.灵芝液态发酵因具有生长周期短、环境条件可控、目标产物质量稳定及易实现规模化制备等特点而成为获得灵芝三萜类物质最有前景的方式.灵芝三萜代谢途径、发酵工艺及参数、溶解氧控制等是影响灵芝三萜类物质液态发酵合成的关键因素.本文总结了灵芝三萜生物合成的代谢途径和相关的酶(基因)、液态发酵方式和发酵参数调节的溶解氧控制这3个层面对灵芝三萜类物质生物合成的影响,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为液态培养灵芝三萜类物质调控及高产提供参考,也为下一步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 灵芝 灵芝三萜类物质 液态发酵 生物合成 溶解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精氨酸对斑玉蕈菌丝生长的影响

菌物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平板培养和基因表达等方法,研究了精氨酸对斑玉蕈菌丝生长的影响及其机理.结果表明添加1-2 mmol/L精氨酸能明显提高菌丝的生长速度.添加精氨酸促进精氨酸代谢,提高GCN2介导的翻译通路活力以及空泡氨基酸转运载体基因AVT3的表达.营养补充实验证实在营养匮乏的情况下,单一添加精氨酸能促进斑玉蕈菌丝良好生长.研究结果证实外源添加精氨酸能作为主要营养物质促进斑玉蕈菌丝生长.

关键词: 斑玉蕈 精氨酸 菌丝生长 GCN2 翻译通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栽培地域和木屑对瓦尼桑黄子实体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的影响

食用菌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测定浙江海宁桑树,陕西榆林枣树、桑树以及湖北宜昌桑树、栎树木屑的化学成分,采用这五种木屑栽培瓦尼桑黄(Sanghuangporus vaninii),测定子实体多糖、总三萜、总酚、黄酮含量,并研究子实体醇提物抗氧化、体外抑制肿瘤细胞活性.结果表明:陕西榆林枣树木屑栽培的子实体多糖含量最高,为3.06%;浙江海宁桑树木屑栽培的子实体总三萜、总酚和黄酮含量均最高,分别为0.63%、16.09%、15.59%,且子实体醇提物对DPPH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对肿瘤细胞HepG-2、MCF-7、HeLa的抑制率最高.研究结果为利用栽培基质提高瓦尼桑黄子实体活性成分含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 瓦尼桑黄 木屑 活性成分 抗氧化活性 肿瘤细胞抑制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β-葡寡糖的制备及其结构鉴定和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食品工业科技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低聚糖是一种新型功能性糖原,在食品领域应用广泛。β-葡寡糖是一类由2~20个葡萄糖通过β-糖苷键连接而成的低聚糖,主要由葡聚糖经不同方法降解制备得到,因其分子量低、水溶性好、结构独特、吸收效率高等特点,在调节肠道菌群、增强免疫、抗肿瘤等方面表现出较好的生物活性,在食品、保健品和药品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促进β-葡寡糖的研究与开发,本文就近年有关β-葡寡糖的降解制备、分离纯化、结构表征方法及其生物活性方面的研究进行系统综述,以期为β-葡寡糖的深度研究与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β-葡寡糖 制备 纯化 结构表征 生物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荷斯坦牛与安格斯牛的肉用品质比较分析

上海农业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上海地区市售牛肉来源品种尤其是奶肉牛品种的肉用品质特点,为牛肉生产和牛肉产品的消费选择提供理论依据,选取市售牛肉的2 个来源品种中国荷斯坦牛和安格斯牛为研究对象(n =6),经宰后处理分别生产热鲜肉、冷鲜肉和冷冻肉3 种形态牛肉,测定其营养品质和食用品质指标,观察其肌原纤维微观结构,比较分析2 个品种的肉品质差异.结果表明:与安格斯牛相比,荷斯坦牛冷鲜肉的胱氨酸(Cys)和脯氨酸(Pro)含量、冷冻肉的甘氨酸(Gly)含量显著升高,冷冻肉的Pro含量显著降低,热鲜肉的甜味和芳香味氨基酸、冷鲜肉的鲜味氨基酸含量显著降低;荷斯坦牛热鲜肉的十三碳酸、热鲜肉和冷鲜肉的肉豆蔻酸和花生四烯酸、荷斯坦牛肉的二十一碳酸、亚油酸和α-亚麻酸的含量及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总含量显著升高;冷鲜肉棕榈酸、二十碳三烯酸的含量显著降低;荷斯坦牛热鲜肉肌糖原含量显著降低,冷冻肉系水力显著升高,各组化学成分、pH、剪切力等食用指标品种间无显著差异;荷斯坦牛热鲜肉的肌原纤维直径显著粗于安格斯牛,冷冻肉肌节长度显著短于安格斯牛,肌原纤维密度两品种间无显著差异.综上,荷斯坦牛的PUFA等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安格斯牛;安格斯牛的热鲜肉和冷鲜肉呈味特性优于荷斯坦牛;荷斯坦牛热鲜肉的肌糖原含量显著低于安格斯牛,但该品种热鲜肉的肌原纤维直径显著高于安格斯牛;荷斯坦牛的基础营养、必需氨基酸(EAA)组成等营养品质、嫩度和色泽等食用品质可与安格斯牛相媲美.

关键词: 荷斯坦牛 牛肉 肉用品质 营养成分 理化性质 微观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虚拟筛选、分子对接和分子互作解析两种大球盖菇十肽的呈味特性和ACE抑制活性作用机制

食品工业科技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大球盖菇十肽的呈味特性和潜在的生物活性,以两种大球盖菇十肽(RIEDNLVIIR和SLPIKPRVPF)为研究对象,采用虚拟筛选、分子对接和分子互作技术,对两种大球盖菇十肽的呈味特性和ACE抑制活性作用机制进行预测和验证.结果显示,两种大球盖菇十肽均具有咸鲜呈味肽片段和ACE抑制活性肽片段.RIEDN-LVIIR具有咸味呈味特性,SLPIKPRVPF具有鲜味呈味特性.两种大球盖菇十肽可与ACE靶标蛋白受体结合形成氢键和静电相互作用.体外活性验证结果表明,大球盖菇咸味十肽RIEDNLVIIR的ACE抑制效果较好,IC50 值为 0.012 mg/mL.分子互作热力学和动力学结果显示,RIEDNLVIIR与ACE受体之间结合是焓驱动反应的特异性结合.虚拟筛选活性预测结果、体外活性验证结果、及分子对接和分子互作的ACE抑制机制解析结果具有一致性.研究为理解大球盖菇十肽呈味特性和ACE抑制活性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为具有ACE抑制活性的大球盖菇咸鲜味十肽在健康调味品和功能产品中的应用奠定基础.

关键词: 大球盖菇十肽 分子对接 分子热力学 分子动力学 ACE抑制机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原生质体再生技术复壮金针菇退化菌株的研究

上海农业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原生质体再生技术对白色金针菇退化菌株进行复壮,研究复壮后菌株与正常菌株的菌丝生长性状及工厂化栽培的农艺性状,并对复壮前后的菌株进行了基于转录组的单核苷酸多态性检测和特异表达基因分析.结果表明:原生质体再生技术是白色金针菇菌种复壮的有效手段,复壮菌株的菌丝生长速率、生育期、原基形成时间、菇盖直径、菌柄长度、单瓶子实体数量以及单瓶产量可恢复至正常菌株水平.复壮菌株较退化菌株的遗传背景发生了变化,其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数比退化菌株多,且大部分位于基因密码子区域.复壮菌株中与细胞吞噬、能量代谢、抗氧化、细胞骨架构建以及细胞DNA甲基化修饰等相关的基因特异表达.

关键词: 金针菇 菌种退化 复壮 原生质体再生 单核苷酸多态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