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基于高密度遗传图谱对高粱穗部性状的QTL定位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高密度遗传图谱进行高粱穗部相关性状的QTL分析,为酒用高粱标记辅助育种和重要基因遗传机制解析提供理论依据。以美国籽粒高粱品种BTx623和酱香型白酒用高粱品种红缨子构建的包含205个家系的RIL群体为试验材料,2020-2021年在贵州贵阳、安顺和海南乐东的5个环境下,开展了5个穗型性状(穗长、穗柄长、穗轴节数、一级枝梗数和最长一级枝梗长)的调查。利用高密度连锁图谱,采用完备区间作图法(ICIM)开展QTL定位。在高粱的基因组上一共检测到61个QTL涉及45个不同QTL遗传位点,其中与穗长、穗柄长、穗轴节数、一级枝梗数和最长一级枝梗长相关QTL分别为14、10、8、11和18个。在多个性状或多个环境中被重复检测到的19个重要QTL位点分别位于1(3个)、3(4个)、4(2个)、5(1个)、6(4个)、7(1个)、8(3个)和9(1个)号染色体上,并在其中12个QTL位点置信区间内或附近确定了13个候选基因,它们与控制水稻穗型的基因同源(DEP1、RGN1、OsPID、OsSPL7和WTG1等),为进一步克隆和功能验证这些候选基因提供依据。
关键词: 高粱 穗型性状 数量性状位点(QTL) 遗传定位 候选基因


菜-菌轮作模式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变化
《中国土壤与肥料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菜-菌轮作模式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对4种轮作模式下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不同轮作模式下土壤样品中真菌和细菌OUT总数分别是2298和15840条,相较于常规轮作模式A,菜-菌轮作模式B、C、D下真菌的OUT总数、ACE指数、Chao1指数、Shannon指数降低显著,Simpson指数增加明显,但细菌的各参数没有显著的差异;其土壤全氮、碱解氮、速效钾、有机质含量显著高于常规轮作模式A;真菌的优势群落是子囊菌门,相对丰度在66%以上,枝孢属、镰刀菌属两类致病菌群的丰度在菜-菌轮作模式B、C、D中降低明显;细菌的优势群落是变形菌门、放线菌门、绿弯菌门以及酸杆菌门,鞘氨醇单胞菌属、伯克霍尔德氏菌属丰度在菜-菌轮作模式B、C、D中显著提高;聚类分析表明菜-菌轮作模式C、D下微生物群落结构相似度最高,常规轮作模式A可划分为区别于菜-菌轮作模式B、C、D的单独类群。综上所述,菜-菌轮作可降低真菌群落丰度,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结构组成,同时提高土壤中有益菌群的丰度,降低有害菌群的丰度。


基于IRAP标记的沙子空心李遗传多样性评价及指纹图谱构建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走访调查,选取92株具有优良性状的沙子空心李种质,根据李反转录转座子的RT序列开发IRAP标记引物,设计L16(43)的正交试验优化10μL IRAP-PCR主要影响因素的含量;利用18条IRAP引物对92份沙子空心李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构建供试种质的指纹图谱.结果显示:最优的10μL IRAP-PCR反应体系为10-5 mol/L IRAP引物l.3μL,PCR Mix 5.0μL、模板DNA(30 ng/μL)l.0μL,PCR循环40次.18条IRAP引物共扩增出189个位点,多态性位点180个,等位基因数、有效等位基因数、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指数均值分别为1.930、1.426、0.261及0.405.采用邻接法将92份沙子空心李聚类为4个类群.确定IRAP引物Ty3-2及Ty3-6为核心引物,可高效构建92份供试种质的指纹图谱.
关键词: 沙子空心李 种质资源 分子标记 IRAP 指纹图谱 遗传多样性 种质创新


初加工过程对党参中5种农药残留的影响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 明确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初加工过程中多菌灵、三唑酮、戊唑醇、咪鲜胺和苯醚甲环唑 5种农药残留变化情况.方法 通过实验室浸泡法模拟农药污染,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检测,研究经过清洗、水煮和干燥3 种初加工过程后,多菌灵、三唑酮、戊唑醇、咪鲜胺和苯醚甲环唑在党参中的残留量.结果 5 种农药在党参中的初始沉积量在 0.37~0.99 mg/kg 之间,清洗后党参中农药残留量降低至 0.04~0.76 mg/kg,去除率达18.0%~87.9%,加工因子(processing factor,PF)在 0.55~0.82 之间,以 2%的小苏打水清洗效果最佳.水煮后残留浓度降低至 0.07~0.64 mg/kg,去除率达 18.6%~67.1%,PF在 0.33~0.81 之间,以水煮 3 min处理对 5 种农药残留去除效果较好.党参中5种农药残留在经干燥后的残留量在0.27~1.22 mg/kg之间,PF值范围为1.80~3.95,比干燥前增加了 44.3%~74.7%,不同温度下的农药残留量大小顺序为 50℃>40℃>60℃.结论 党参以 2%小苏打水清洗,水煮时间为 3 min,烘干温度为 60℃进行加工,农药残留去除效果最佳,研究结果为有效预防农药残留对生产的影响提供技术支撑,对保障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党参 农药残留 加工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薏苡仁油脂的提取及其品质分析
《河南农业科学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获得高品质的薏苡仁油脂,提高薏苡仁油脂的提取率,选择不同的有机溶剂,采用索氏回流提取法提取薏苡仁油脂,并从薏苡仁油脂的感官特性、理化指标、脂肪酸种类及其含量和活性物质含量等方面对其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有机溶剂的提取能力为石油醚>环己烷>甲醇>无水乙醇,石油醚和环己烷提取的薏苡仁油脂流动性好,易收集。环己烷提取薏苡仁油脂的酸值为3.66 mg/g、过氧化值为0.014 g/100g、碘值为72.30 g/100g、皂化值为126 mg/g、折光指数为1.449,均低于石油醚提取薏苡仁油脂。环己烷和石油醚提取的薏苡仁油脂脂肪酸组成主要为油酸、亚油酸、棕榈酸和硬脂酸。综合薏苡仁油脂的提取率及其品质指标,薏苡仁油脂的最佳提取有机溶剂为环己烷,提取率高,且薏苡仁油脂的品质好。


辣椒果色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辣椒果色作为辣椒重要的农艺性状直接影响辣椒商品价值,其遗传机制的解析可对辣椒果实外观品质改良提供指导。本研究利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挖掘辣椒果色显著关联的SΝP位点及候选基因。以195份一年生辣椒构成的自然群体为试验材料,分别在2020年和2021年调查辣椒果色(青果色和熟果色)性状,通过DNA测序和SNP变异检测,质控得到的高质量SNP位点用于GWAS分析。结果表明:两年间辣椒果色性状表型完全一致,性状遗传稳定,其中青果色为绿的分布频率最高,达89.74%,熟果色为鲜红的分布频率最高,达60.51%;GWAS分析后共筛选出8个与辣椒果色相关的SNPs,这些位点分布在0、1、3、4号等4条染色体上;对显著SNP位点进行LD block分析并筛选候选基因,共注释到31个基因,预测呼吸爆发氧化酶同源蛋白A(Capana01g000138)、类异黄酮2′-羟化酶(Capana04g000616、Capana04g000617、Capana04g000618、Capana04g000619、Capana04g000620、Capana04g000621和Capana04g000622)和F-box-like/WD重复类蛋白TBL1Y(Capana04g000624)可能与辣椒果色相关。这些结果将为开展辣椒果色相关分子辅助育种提供参考依据。


马齿苋PoFAD6基因克隆、原核表达及对低温胁迫的响应
《种子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以马齿苋为材料,采用同源克隆获得马齿苋ω-6脂肪酸脱氢酶PoFAD6基因,并对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原核表达及在低温胁迫下的表达研究。结果表明,PoFAD6基因CDS全长为1 380 bp,推导编码459个氨基酸,其氨基酸序列具有Membrane-FADS-like超家族共同的保守结构域。PoFAD6蛋白N端无信号肽,具有4个跨膜结构,为不稳定亲水蛋白,亚细胞预测定位于叶绿体上,二级结构主要包括α-螺旋和不规则卷曲。氨基酸同源比对和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表明,PoFAD6与藜麦FAD6氨基酸序列一致性最高,为77.54%,亲缘关系最近。PoFAD6融合蛋白可在大肠杆菌BL21表达宿主中成功表达,分子量约为53 kD。RT-qPCR结果表明,5℃低温处理0~24 h,PoFAD6基因的表达模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说明PoFAD6基因能响应低温胁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