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6-苄氨基腺嘌呤处理改善采后青莲子冷藏贮藏品质
《现代食品科技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以"太空莲36号"品种的青莲子为试材,采用75 mg/L和175 mg/L 6-BA对青莲子进行浸泡处理并置于4℃条件下冷藏,分析测定处理后青莲子品质及相关生理指标,探索6-苄氨基腺嘌呤(6-BA)处理对采后青莲子生理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75 mg/L6-BA浸泡可减缓青莲子在贮藏过程中的失重率,减少莲籽仁中总可溶性固形物的损失,有利于保持青莲子的良好品质.此外,175 mg/L6-BA浸泡可推迟青莲子在贮藏过程中褐变发生的时间,与对照组青莲子对比知,175mg/L6-BA处理组青莲子皮和莲籽仁的褐变发生时间分别推迟了3 d和6 d.6-BA浸泡处理可延缓青莲子皮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的升高,同时抑制青莲子皮中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的活性和呼吸速率.与对照组相比,6-BA处理使苯丙氨酸裂解酶(phenylalanine aminotransferase,PAL)活性高峰的出现时间推迟了3 d.浓度为175 mg/L 6-BA处理可抑制青莲子的衰老进程,有利于保持果实品质,提高贮藏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2018年度省科学技术奖励项目喜获丰收
《湖北农业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2019年4月26日,湖北省科学技术奖励暨科技创新推进大会在武汉召开.表彰奖励了2018年度省科学技术奖获奖单位和个人,我院5个一等奖获奖单位代表上台领奖.2018年我院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省科学技术奖励12项,其中一等奖5项,"小麦优异种质的鉴评创制及高产多抗专用系列新品种的选育与应用""蔬菜高效育种技术研究及新品种选育""神丹1号鹌鹑配套系选育与开发利用""甘薯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采后NO处理提高冷藏期间板栗果实抗病相关酶活性
《果树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究采后NO处理对冷藏期间板栗果实抗病相关酶活性变化的影响。【方法】以'金优2号’板栗果实为材料,采用外源NO供体硝普钠(SNP)溶液浸泡处理果实,观察处理对冷藏条件下板栗果实腐烂率的影响,分析测定SNP处理后果实抗病相关酶、果胶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等贮藏期间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相比,SNP处理能有效地降低冷藏期间板栗果实腐烂率,贮藏180 d时,SNP处理果实腐烂率为18.89%,显著低于对照,为对照的43.60%;生理指标测定结果表明,SNP处理不同程度地提高了板栗果实贮藏期间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等抗病相关酶活性,降低了贮藏期果胶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减少了果实丙二醛的积累。【结论】NO采后处理可提高板栗果实冷藏期间抗病相关酶活性,抑制果实PG酶和PPO酶活性,减少果实MDA的积累,进而降低板栗果实的腐烂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耕作深度与施肥量对江汉平原稻田土壤紧实度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湖北农业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连续两年(2014-2015年)在湖北省潜江市浩口镇进行大田试验,研究了3个耕作深度和4个施肥水平对稻田土壤紧实度和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栽插前深耕(30 cm)相对于浅耕(10 cm)和中耕(20 cm)对土壤的扰动较大,但经过整个水稻大田期沉降之后,对表层土壤的紧实度影响很小,能明显降低中层土壤的紧实度,能明显增加下层土壤的紧实度,形成"上松下紧"的结构,但耕作深度对水稻产量没有显著影响.在氮(N)、磷(P2O5)、钾(K2O)按1:0.5:0.8配比的条件下,用线性+平台模型确定的中稻氮肥最合理用量为156.5 kg/hm2.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木薯改性淀粉对鹅血凝胶特性的影响
《食品工业科技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木薯改性淀粉对鹅血凝胶特性的影响,将不同浓度的木薯改性淀粉与鹅血混合,测定鹅血凝胶的保水性、质构、色泽、流变特性、热特性和感官评价等指标。结果表明,木薯改性淀粉添加浓度为0.2%时,保水性与未添加木薯改性淀粉的鹅血相比提高11.14%;咀嚼性是未添加木薯改性淀粉的鹅血的2.07倍;鹅血凝胶的感官评分与未添加木薯改性淀粉的鹅血相比提高45.83%;弹性值是未添加木薯改性淀粉的鹅血的2.71倍。静态流变学分析表明,添加0.2%的木薯改性淀粉,凝胶的表观黏度和触变环面积较小,说明凝胶的塑性和流变稳定性得到改善。通过热力学分析,木薯改性淀粉添加浓度为0.2%时,鹅血凝胶的变性温度与未添加木薯改性淀粉的鹅血相比增加9.2℃,热焓是未添加木薯改性淀粉的鹅血的1.03倍,使得鹅血凝胶更稳定。可见0.2%的木薯改性淀粉与鹅血混合能够较好提高鹅血的凝胶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品种茶鲜叶稀土含量研究
《食品研究与开发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讨不同基因型茶树品种稀土含量差异,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mass spectrometry,ICP-MS)测定湖北武汉同一栽培管理条件下的45份茶树品种16种稀土元素含量。结果表明:45份样品稀土总量在209.81μg/kg~1 415.62μg/kg,平均值555.02μg/kg,适制乌龙茶品种稀土元素含量普遍高于适制绿茶品种。茶叶中16种稀土元素含量差异较大,所有品种稀土元素以Ce元素含量最高、其次为La元素,平均含量分别为190.00μg/kg,102.61μg/kg。样品中轻稀土含量高于重稀土含量。各轻稀土元素含量差异较大,但具有相似的丰度模式。45个茶树品种中筛选低吸收稀土元素品种1个、富集稀土元素品种2个、选择性吸收稀土元素品种1个。筛选结果为选育低吸收稀土元素品种、研究茶树吸附稀土元素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风味蛋白酶酶解蚕蛹蛋白工艺研究
《食品工业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以蚕蛹蛋白为原料,蚕蛹蛋白水解度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影响蚕蛹蛋白水解度的因素,如底物浓度、酶与底物比、酶解p H、酶解温度、酶解时间等进行优化,并对蚕蛹氨基酸成分和蚕蛹蛋白水解液的抗氧化能力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当底物浓度为4.0%、酶解时间为4.0 h、酶解pH为7.0、酶与底物比为20%时,蚕蛹蛋白水解度最高,达37.04%。抗氧化分析结果显示,风味蛋白酶酶解蚕蛹蛋白的水解液对DPPH清除活性较高,为90.19%,对超氧阴离子的清除率为24.79%,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为37.07%。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丁香酚麻醉斑点叉尾鮰在不同无水保活温度下的生理生化变化
《渔业现代化 》 2019
摘要:为寻求丁香酚麻醉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无水保活的最佳条件,研究了不同无水保活温度(0℃、2℃、4℃、6℃和8℃)下斑点叉尾鮰保活5 h以及复苏24 h后的存活率及各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丁香酚麻醉斑点叉尾鮰无水保活5 h的最佳保活温度在2℃~6℃,复苏24 h后存活率≥80%;保活5 h后,血液中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显著高于保活前(P <0. 05),复苏24 h后,2℃保活组ALT和AST分别可恢复至12. 52 U/L和16. 13 U/L;肌酐和尿素氮含量显著升高(P <0. 05),尤其在6℃下;鱼肉总蛋白、粗脂肪、硬度、咀嚼性呈下降趋势(P <0. 05)。研究表明,在2℃下无水保活,对鱼肉的生理生化指标影响较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鲜叶嫩度名优绿茶氨基酸组分差异分析
《食品研究与开发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为通过不同鲜叶嫩度名优绿茶氨基酸组分差异分析,实现分类判别,采用氨基酸分析仪对单芽、1芽1叶、1芽2叶的名优绿茶样品进行游离氨基酸组分测定,通过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PCA)和贝叶斯(Bayes)判别分析法进行判别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鲜叶嫩度名优绿茶氨基酸组分构成存在各自的典型特征,以磷酸丝氨酸、磷酸乙醇胺、天冬氨酸、苏氨酸、天冬酰胺、谷氨酸、茶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精氨酸、脯氨酸含量为因子通过Bayes判别能较好进行区分.依据茶样中氨基酸组分含量,通过结合PCA和Bayes判别分析法能够实现对不同鲜叶嫩度名优绿茶的有效判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