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0330条记录
几种常见蔬菜的维生素C含量及其加热变化规律

上海蔬菜 2023

摘要:维生素C是一种抗氧化剂,也是参与人体代谢不可或缺的低分子有机化合物,但易溶于水,具有强还原性,在光照、加热条件下易分解。为探明不同蔬菜维生素C含量和蔬菜在加热过程中维生素C含量的变化规律,作者对上海地区12种常见蔬菜的维生素C含量进行了检测,并比较了青椒和小菠菜加热后维生素C含量的流失程度。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蔬菜维生素C含量差异较大,即便是同种蔬菜不同品种间也有一定差异;新鲜蔬菜加热后,维生素C含量下降明显,但不会消失殆尽;小菠菜受热后维生素C含量下降迅速,烫煮4~10 min其维生素C含量相差不大;青椒在由生变熟的过程中维生素C含量平缓下降。从检测结果可以看出,较短的加热时间不仅可最大程度地保留蔬菜的风味,还可保留更多的维生素C。

关键词: 蔬菜 加热 维生素C含量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电子束辐照对烧卖中微生物生长模型及货架期的影响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解决传统食品烧卖产业化生产中因微生物滋生而导致的保质期短的问题,作者以预制生烧卖为试材,研究了不同贮藏温度下烧卖微生物生长规律及过氧化值的变化.结果表明,电子束辐照能够有效降低烧卖微生物数量,延长烧卖保质期,但较高剂量处理会促进脂质氧化.6~8 kGy剂量电子束辐照对脂质氧化影响较小,30℃贮藏3 d时,辐照烧卖的过氧化值与未辐照产品无显著性差异(P>0.05).4 ℃下冷藏时,6~8 kGy剂量电子束辐照烧卖的保质期可达30 d,较未辐照产品延长20 d.依据不同贮藏温度下的菌落总数、霉菌和酵母菌的变化,分别建立了相应的Gompertz微生物生长模型,模型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95,能够有效描述辐照烧卖贮藏期间微生物动态变化,可预测不同贮藏时间内的微生物生长水平.

关键词: 电子束辐照 烧卖 微生物 Gompertz模型 过氧化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香菇新品种'沪香922'

园艺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沪香922’是以工厂化主栽品种‘沪香F2’为亲本,采用单孢自交育种技术选育的新品种。中低温型、中短菌龄(90 d)品种。菇形圆整,等级为中大至大型,平均单菇质量为(26.7±3.26)g;生物学转化率达77%;工厂化长棒栽培多糖含量可达13.21%。适合于工厂化栽培。

关键词: 香菇 单孢自交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灵芝亲本及其杂交菌株液态发酵胞外多糖理化特征及刺激Dectin-1受体和巨噬细胞活性比较

食用菌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相同条件下分别液态发酵培养赤芝(Ganoderma lucidum)G0119、G0154及其杂交菌株GZ36,比较不同发酵时间(24、48、72、96 h)所得胞外多糖的含量、重均分子量分布特征、单糖组成特征和免疫活性差异。结果表明:3个菌株的胞外液在21~26、34~44 min时间段均出现2个峰(P1、P3),而GZ36在26~33 min时出现峰P 2。在实验范围内,随着发酵时间延长,3个菌株的不同组分含量均呈现增加趋势。发酵终点72 h的胞外多糖P1、P2、P3的重均分子量分别为5.193×10~6~8.957×10~6、4.437×10~6、6.033×10~4~8.148×10~4g·mol-1。与60%乙醇沉淀组分(60 E)相比,3个菌株胞外多糖的20%乙醇沉淀(20 E)组分的产量较高。与亲本菌株G0119、G0154的20E组分相比,杂交菌株GZ36的20E组分产量(0.46 g·L-1)较高,其多糖含量(82.96%)也较高;3个菌株的60E组分相比,菌株GZ36、G0154的产量(0.13、0.14 g·L~1)较高,菌株GZ36的多糖含量(78.76%)较高。杂交菌株GZ 36胞外多糖20 E组分(主要由葡萄糖组成)和60 E组分(主要由木糖组成)在单糖组成和比例上更接近亲本菌株G0154。与阴性对照相比,3个菌株的胞外多糖20E组分均表现出刺激Dectin-1受体的活性;60E组分均具有诱导巨噬细胞释放NO的活性。与亲本菌株相比,在200μg·mL-1时,杂交菌株GZ36的60 E组分活性较强。研究结果为了解灵芝亲本与杂交菌株胞外多糖的异同提供参考。

关键词: 灵芝 胞外多糖 液态发酵 单糖组成 免疫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部分地区2021年产大米中稻曲菌素污染情况调查

工业微生物 2023 CSCD

摘要:文章为了解我国大米中稻曲菌素的污染情况,2021 年从安徽、广东、黑龙江、湖北、湖南、江苏、江西、上海、四川和浙江等地区收集318份大米样品,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稻曲菌素A、B和G等的含量.结果显示,在123份大米样品中检出稻曲菌素,总检出率为 38.68%;其中稻曲菌素A、稻曲菌素B和稻曲菌素G的检出率分别为30.19%、21.38%和7.86%,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 3.21 μg/kg、1.16 μg/kg和0.88 μg/kg.地区间大米样品中稻曲菌素的污染水平存在一定差异.尽管总体污染水平相对较低,但我国大米样品中稻曲菌素污染的发生率较高,应引起重视.

关键词: 大米 稻曲菌素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食品安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上海地区茄子长周期简约化栽培技术

上海蔬菜 2023

摘要:为了减小夏季高温和冬季低温弱光对茄子生产的影响,提高茄子的种植效益,作者研发了上海地区夏季高温季节和秋冬低温季节茄子长周期简约化栽培技术。该技术通过合理剪枝实现了茄子长周期生产,并可有效降低二次播种的育苗成本,大幅减少生产资料的投入,延长茄子商品果的供应期。该文介绍了上海地区茄子长周期简约化栽培模式的特点和栽培技术。

关键词: 茄子 长周期栽培 剪枝 上海地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古尼异虫草培养及子实体成分分析

江苏农业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为加快实现新古尼异虫草(Metacordyceps neogunnii)的人工栽培和开发利用,以分离自贵州的菌株为种质材料进行人工培养,对栽培获得的子实体进行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果糖和蚕蛹水提液最利于菌丝体的生长,生长速度均为1.5 mm/d,25℃、pH值为5.0时,菌丝体生长最快.以含果糖和蚕蛹的营养液配制小米培养基,新古尼异虫草子实体高可达6 cm,生物转化率达47.5%.子实体含粗蛋白29.5%、粗纤维20.4%、灰分4.02%、水解氨基酸14.3%;有效成分方面,含腺苷497 mg/kg、粗多糖5.5%、虫草酸7.0%,但未检测出虫草素.研究结果将有效促进新古尼异虫草的人工栽培.

关键词: 新古尼异虫草 古尼虫草 生物学特性 人工驯化 成分测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内生菌及其内生菌剂开发研究进展

分子植物育种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植物内生菌是生活在植物中而不引起疾病的一类微生物,在促进植物生长和保护植物免受胁迫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玉米作为世界上主要的粮食和饲料作物之一,面临诸多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影响。内生菌能够免受环境的压力直接作用于植物调节生长,挖掘玉米内生菌的功能是一种有效、可持续的生物防治策略。本研究以玉米为研究对象,综述了玉米内生菌的物种组成和核心菌群、生物学功能和作用机制,包括提高玉米作物产量、防治各种玉米病虫害和提高抗逆能力,以及其他植物内生菌在玉米上的功能研究进展,并且对内生菌剂在玉米生产上的潜力和挑战进行了初步分析,为玉米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助力。

关键词: 玉米 内生菌 促生 抗病 抗胁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抱团发展模式促进奉贤区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上海农村经济 2023

摘要:近年来,上海持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集体经济在传统做法上得到新发展,展现新亮点.奉贤区作为全市唯一的统筹城乡发展专项改革试点区,通过组建"百村"系列平台,把村级集体资产吸纳到区级集体资产经营平台,开展资产化、证券化、城市化运作,统一管理、统一经营,走出了一条农村集体经济抱团发展的创新之路.

关键词: 村级集体资产 证券化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农村集体经济 统一经营 统筹城乡发展 抱团发展 资产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光质处理对芹菜幼苗生长及叶片荧光诱导动力学的影响

北方园艺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以黄心芹为试材,采用人工补光的方法,设置光质分别为纯红光(R)、红光∶蓝光=3∶1(3R1B)、红光∶蓝光=1∶3(1R3B)、纯蓝光(B)以及对照组白光(W),探究了不同的红蓝光比例对芹菜幼苗的生长和光合系统电子传递的影响,以期筛选出适宜的壮苗处理并了解红蓝光对芹菜幼苗光系统的调控机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R处理显著促进芹菜幼苗株高、叶面积的增加但显著减小了茎粗和根长,B处理则相反,幼苗株高和叶面积最小,但根长和茎粗最大;B的壮苗指数最高,并且总鲜质量和总干质量的积累仅次于R处理;1R3B和3R1B的表型差异和生物量的差异并不明显。相比于R和3R1B,W、B、1R3B更有利于光合色素的积累。通过OJIP曲线及JIP-test分析发现,R处理的J点相对荧光强度显著大于其它处理并且I点同样为最大,这说明红光抑制了PSⅡ受体侧QA、QB和PQ库的还原,抑制了电子传递及PSⅡ活性。该研究中,单色蓝光处理的壮苗指数最高,并且拥有较高的生物量和光合色素积累,PSⅡ的电子传递系统未发现被抑制,是比较理想的育苗光质。

关键词: 芹菜幼苗 红蓝光 幼苗生长 OJIP曲线 光合电子传递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