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响应面法优化草菇抗氧化肽的酶法制备工艺
《食品工业科技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草菇为原料提取蛋白质,蛋白酶酶解蛋白制备抗氧化肽.以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指标,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结合响应面法优化草菇抗氧化肽的提取工艺.通过超滤分离纯化获得不同分子量的肽段,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率、Fe2+螯合率和还原力法测定超滤组分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中性蛋白酶为最优酶解蛋白酶,最佳酶解工艺条件为酶解时间3.70 h,加酶量3.81%,底物质量浓度3.11 g/100 mL,在此条件下,酶解产物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69.85%±2.52%.通过超滤分级制备所得分子量最小的肽段F1(<3 kDa)具有最高的抗氧化活性,其DPPH自由基清除率、Fe2+螯合率和还原力分别为78.81%±1.56%、91.05%±1.65%、0.47±0.02.草菇抗氧化肽可作为潜在的天然抗氧化剂来源得到开发利用.


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新鲜块菌子实体中α-雄烷醇
《菌物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的检测方法,用于检测新鲜块菌子实体中α-雄烷醇(5α-雄甾-16-烯-3α-醇)的含量.新鲜块菌样品经无水乙醇提取,Qasis HLB柱萃取富集后,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进行分析定量.方法学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回收率为88.49%-92.22%;检出限为0.120 9 ng/mL,定量限为0.398 9 ng/mL.该方法简便、精确,适用于新鲜块菌中α-雄烷醇含量的测定.
关键词: 块菌 α-雄烷醇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利用大孔树脂分离灵芝菌丝体中水溶性抗氧化成分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2
摘要:通过静态吸附-解吸实验对8种不同极性大孔树脂对灵芝菌丝体中水溶性抗氧化成分的吸附进行筛选,确定中等极性的HPD-400大孔树脂为最佳.对上样后的大孔树脂利用不同体积比的乙醇(30%、50%、70%、95%)进行梯度洗脱,对比不同极性洗脱液的抗氧化活性,发现30%的乙醇可以洗脱绝大部分的抗氧化活性物质.将HPD-400大孔树脂分离后得到的30%乙醇洗脱物与水提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EC50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经大孔树脂的富集,提取液的DPPH·清除能力可提高1倍,ABTS+·清除能力可提高3倍,但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有所降低,说明大孔树脂可有效富集具有DPP H·和ABTS+·清除能力的水溶性抗氧化成分.


优质轻简高效生产技术(四) 露地结球甘蓝优质轻简高效生产技术规程
《中国蔬菜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针对我国露地结球甘蓝生产用工量大、生产效率低、农机与农艺融合程度低等问题,总结了优质轻简高效生产技术,包括集约化育苗,机械化耕整地、起垄、移栽、水肥管理、辅助采收等,并针对耕整地质量差、起垄不规范、移栽不标准等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


陆稻的起源与适应性进化研究进展
《上海农业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陆稻是栽培稻最重要的生态型之一,在长期适应旱作农业生境的过程中,具有节水抗旱、养分高效、耐直播等诸多绿色性状,是"绿色超级稻"与"节水抗旱稻"研发中的重要种质资源.近年来,陆稻起源与其抗旱性为主的适应性进化的问题逐步受到重视,先后有许多学者采取不同方法、从不同角度研究了陆稻与水稻的适应性分化,并初步揭示了陆稻及其基因资源起源与进化的遗传机制,为科学利用陆稻绿色基因资源发展节水抗旱稻提供了理论依据.该文综述了近30年来陆稻抗旱性起源与进化的研究进展,阐述陆稻起源与进化中的各种观点,并对未来陆稻绿色遗传资源的研究和应用提出展望.


姜黄在上海崇明地区引种的试验初报
《上海农业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选育适合在上海崇明地区种植的高产优质姜黄,分别从日本冲绳、岗山和中国四川引进姜黄属植物6个种,于2018年和2019年通过小区对比试验,研究不同姜黄种在崇明地区种植的产量和品质差异。结果表明:从日本冲绳引进的姜黄(Curcuma longaL.)2年的平均株高最高(130.7 cm)、叶片数最多(22.9),假茎数(5.5)仅低于四川的极苦姜黄(Curcuma amarissima)和岗山的英德姜黄(Curcuma yingdeensis),生长性状最好;单株鲜重为859.82 g,固化率为29.01%,单株干物质重为249.41 g,产量最高,达24.07 t∕hm2。对表征不同姜黄品质的活性成分测定表明:冲绳姜黄的姜黄素和挥发油含量分别为1.63%和7.32 m L∕g,均高于其他姜黄种,说明该种在崇明地区种植产量较高,品质较好,具有较大的种植和推广潜力。


保加利亚乳杆菌ATCC11842 L-乳酸脱氢酶同工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微生物学杂志 》 2022 CSCD
摘要:通过对保加利亚乳杆菌(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 subsp.bulgaricus)L-乳酸脱氢酶(L-lactate dehydrogen-ase,L-LDH)同工酶基因的异源表达、酶活测定和摇瓶发酵研究L-LDH在乳酸合成中的作用.将保加利亚乳杆菌ATCC11842中L-乳酸脱氢酶基因ldb0120和ldb0094分别克隆至载体pET28a(+)中,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T28aldb0120和pET28aldb0094,并转化到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BL21(DE3)中进行表达.进一步对重组蛋白进行Ni-NTA柱亲和层析和酶学活性测定,结果显示,LDB0120和LDB0094的比活力分别为0和25 U/mg,表明LDB0094是具有低活性的L-乳酸脱氢酶,而LDB0120不具有活性.对两株重组菌分别进行好氧和微好氧发酵,重组菌E.coli BL21/pET28aldb0094在好氧和微好氧条件可以合成L-乳酸,浓度分别为41.9和227.9 mg/L,而菌株E.coli BL21/pET28aldb0120在两种培养条件下均基本不合成L-乳酸,推测保加利亚乳杆菌中L-乳酸脱氢酶LDB0094为催化L-乳酸合成的关键酶.首次对保加利亚乳杆菌的L-乳酸脱氢酶同工酶基因进行研究,通过基因异源表达、蛋白纯化、酶活测定和摇瓶发酵,揭示Ldb0094酶为保加利亚乳杆菌ATCC11842中催化L-乳酸合成的关键酶.
关键词: 保加利亚乳杆菌ATCC11842 L-乳酸脱氢酶同工酶 L-乳酸 基因克隆表达 L-LDH(乳酸脱氢酶)酶活


高温和淹水胁迫对不结球白菜纤维素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分子植物育种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2个对高温及淹水具不同耐性的不结球白菜品种'黑油冬'、'苏州青'为材料,设置24℃、35℃、40℃3个温度梯度,每个温度下设置淹水和不淹水2个处理,研究高温和淹水胁迫对不结球白菜纤维素合成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温胁迫下,'黑油冬'、'苏州青'的CesA、SS、KOR酶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而CE酶活性的变化趋势与此相反.在高温和淹水共同胁迫下,'黑油冬'、'苏州青'的纤维素合成相关酶活性变化趋势与单一高温胁迫相似,只是受影响的程度大于单一高温胁迫.此外,无论是高温胁迫,还是高温和淹水共同胁迫,'黑油冬'体内CesA、SS、KOR活性上升的幅度大于'苏州青',而下降的幅度却小于'苏州青';'黑油冬'的CE活性上升的幅度小于'苏州青',而下降的幅度却大于'苏州青'.

